第一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與建設思路 1
一、緒 論 1
(一) 時代背景 1
(二) 研究意義 2
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理論分析 3
(一)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質: 誠信規(guī)范 4
(二)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內核: 契約精神 5
(三)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范疇: 四位一體 7
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歷程、成效與困境分析 11
(一)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三大階段 11
(二)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成效 13
(三)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困境分析 16
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原則和思路 22
(一)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目標 22
(二)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原則 26
(三)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路 27
五、加快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31
(一) 升級信用基礎設施 31
(二) 疏通信息共享渠道 32
(三) 建立信用法律法規(guī) 34
(四) 規(guī)范信用服務市場 35
(五) 強化失信懲戒機制 37
(六) 加強誠信教育文化 38
第二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選擇與整體規(guī)劃 40
一、社會信用體系模式與宏觀因素匹配的實證研究 41
(一) 信用體系模式選擇的宏觀影響因素分析 41
(二) 社會信用體系模式與宏觀因素匹配的實證研究 46
二、國外社會信用體系模式典型案例剖析及對我國的啟示 53
(一) 以私營征信機構為主的美國信用體系模式 53
(二) 以公共征信機構為主的歐陸信用體系模式 56
(三) 以行業(yè)征信機構為主的日本信用體系模式 59
(四) 國外典型社會信用體系模式比較分析 62
(五) 國外典型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66
三、我國信用體系模式的選擇 69
(一)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fā)展現狀 69
(二)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模式選擇的依據 74
(三)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選擇 78
四、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 81
(一)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體規(guī)劃思路 81
(二)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初期規(guī)劃(2014—2020 年) 82
(三)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2021—2049 年) 87
第三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技術與建設標準 92
一、信用數據預處理技術 93
(一) 信用數據的內容和表述 93
(二) 信用數據中的缺失值處理 94
(三) 信用數據中異常值的檢測和處理 95
(四) 信用數據的離散化 97
(五) 信用數據中的不平衡數據研究 98
二、信用風險度量指標體系構建 99
(一) 信用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100
(二) 基于重要性排序的信用風險度量指標選擇 102
(三) 基于最優(yōu)特征子集的信用風險度量指標選擇 104
三、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研究 105
(一) 信用風險度量的統(tǒng)計模型 105
(二) 信用風險度量的非統(tǒng)計模型 106
(三) 信用風險度量組合模型 108
四、我國社會信用標準化建設發(fā)展現狀 122
(一) 我國信用標準體系的總體框架 122
(二) 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組織 123
(三) 已發(fā)布的信用標準 124
五、我國信用標準體系建設特點與發(fā)展趨勢 128
(一) 我國信用標準體系建設特點 128
(二) 我國信用標準體系發(fā)展趨勢 131
六、我國社會信用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33
七、信用標準建設中的幾個關鍵設計 134
(一) 信用信息共享標準 134
(二) 信用信息安全規(guī)范 139
(三) 失信懲戒標準 142
(四) 信用信息披露標準 145
八、完善我國社會信用標準建設的建議 148
(一) 加快立法、德育并行 148
(二) 頂層設計, 協(xié)調推進 149
(三) 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 149
(四) 擴大宣傳, 增強意識 150
(五) 強化實施, 數據共享 150
(六) 加強維護, 及時更新 151
(七) 培養(yǎng)人才, 提供保障 151
第四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突破與穩(wěn)步推進 153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153
(一) 政務誠信建設 153
(二) 商務誠信建設 157
(三) 社會誠信建設 158
(四) 司法公信建設 160
二、政務誠信建設領域重點突破 160
(一) 政務誠信建設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60
(二) 政務誠信建設領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162
(三) 政務誠信建設領域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163
三、商務誠信建設領域重點突破 167
(一) 商務誠信建設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67
(二) 商務誠信建設領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168
(三) 商務誠信建設領域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169
四、社會誠信建設領域重點突破 171
(一) 社會誠信建設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71
(二) 社會誠信建設領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173
(三) 社會誠信建設領域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175
五、司法公信建設領域重點突破 177
(一) 司法公信建設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177
(二) 司法公信建設領域當前所存在的問題 179
(三) 司法公信建設領域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180
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 181
(一) 典型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的路徑借鑒 181
(二)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部署和有序推進階段(2014—2017 年) 182
(三)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推進階段(2018—2020 年) 184
第五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律制度與運行環(huán)境 187
一、我國社會信用法律制度的現實構造及運行環(huán)境 187
二、當前我國信用法律制度的運行環(huán)境 200
(一) 制度環(huán)境 200
(二) 社會環(huán)境 203
(三) 技術環(huán)境 205
(四) 文化環(huán)境 207
三、我國社會信用法律制度建設中的問題 208
(一) 我國社會信用法律制度建設模式選擇問題 208
(二) 我國社會信用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問題 210
四、國外信用體系建設經驗 212
(一) 典型國家信用法律體系概況 212
(二) 典型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216
五、完善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律制度與運行環(huán)境的建議 218
(一) 關于我國信用立法的基本觀念 218
(二) 關于健全社會信用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意見 219
(三) 完善信用信息公開、信用信息統(tǒng)計、分析和使用的制度安排 221
(四) 完善失信懲戒制度與守信激勵機制 222
(五) 培育和規(guī)范信用市場 223
(六) 構建信用文化 224
第六章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現機制與保障措施 227
一、信用信息采集機制 227
(一) 信用信息采集現狀 227
(二) 信用信息采集存在的問題 232
(三) 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實現機制 234
二、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237
(一) 中國信用信息共享的現狀 237
(二) 中國信用信息共享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243
(三) 優(yōu)化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建議 246
三、信用信息保護與管理機制 249
(一) 信用信息保護與管理現狀 249
(二) 信用信息保護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253
(三) 規(guī)范信用信息保護與管理實現機制 254
四、信用行為獎懲機制 259
(一) 信用行為獎懲機制現狀 259
(二) 信用行為獎懲機制存在的問題 263
(三) 健全信用行為獎懲實現機制 266
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保障措施 270
(一) 強化制度保障 270
(二) 夯實組織保障 271
(三) 落實資金保障 273
(四) 抓好宣傳保障 274
附錄一 湖南省企業(yè)信用數據項及基礎代碼 277
附錄二 個人信用數據項及其基礎代碼 294
附錄三 企業(yè)一般信用信息公示內容 298
附錄四 企業(yè)良好信用信息公示內容 301
附錄五 企業(yè)不良信用信息公示內容 303
附錄六 企業(yè)警示信用信息公示內容 304
參考文獻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