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水下導航的重要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技術研究進展
1.2.1 水下航行器及水下導航技術發(fā)展現狀
1.2.2 慣性/多普勒組合導航發(fā)展現狀
1.3 慣性/多普勒組合導航中的主要問題
1.3.1 多普勒的測速誤差標定
1.3.2 水下航行器的快速動基座對準
1.3.3 基于回溯的組合導航與參數估計
1.4 本書的研究內容、組織結構和主要貢獻
1.4.1 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組織結構
1.4.2 本書的主要貢獻和創(chuàng)新點
2 基于回溯的慣性/多普勒測速誤差標定
2.1 多普勒測速誤差
2.1.1 坐標系定義
2.1.2 多普勒測速誤差模型
2.1.3 基于最小二乘的多普勒測速誤差標定
2.2 GNSS輔助下的標定方法
2.2.1 標定原理
2.2.2 基于卡爾曼濾波的標定方法
2.3 地標輔助下的多普勒測速誤差標定
2.3.1 INS/DVL組合導航
2.3.2 標定方法
2.3.3 基于回溯的標定改進方案
2.4 實驗驗證
2.4.1 主要實驗設備
2.4.2 GNSS輔助下的標定實驗
2.4.3 地標輔助標定實驗
2.5 本章小結
3 基于回溯的優(yōu)化對準算法
3.1 優(yōu)化對準方法問題描述
3.1.1 慣性系對準
3.1.2 方向余弦矩陣的分解
3.1.3 優(yōu)化對準模型
3.1.4 Wahba問題
3.2 回溯優(yōu)化對準
3.2.1 優(yōu)化對準采樣策略
3.2.2 回溯方法
3.2.3 優(yōu)化對準方法精度分析
3.3 實驗驗證
3.3.1 對準結果
3.3.2 與其他對準方法的比較
3.4 本章小結
4 基于回溯的卡爾曼濾波對準算法
4.1 多普勒輔助下的初始對準可觀測度分析
4.1.1 可觀測性分析
4.1.2 可觀測度分析
4.1.3 多普勒輔助與GPS輔助進行初始對準的可觀測度比較
4.2 回溯結構
4.3 慣性系精對準模型
4.3.1 系統(tǒng)方程
4.3.2 觀測方程
4.4 回溯對準算法
4.5 實驗驗證
4.5.1 靜基座對準實驗
4.5.2 動基座對準實驗
4.5.3 對準算法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結
5 基于回溯的對準算法與大失準角非線性濾波對準算法的比較研究
5.1 大失準角對準模型
5.1.1 DVL輔助的大失準角對準
5.1.2 系統(tǒng)方程
5.1.3 量測方程
5.2 UKF濾波技術
5.3 實驗比較
5.3.1 大失準角對準
5.3.2 對準快速性比較
5.3.3 對準精度比較
5.3.4 對準魯棒性比較
5.4 本章小結
6 回溯組合導航與參數估計算法研究
6.1 組合導航模型
6.1.1 系統(tǒng)方程
6.1.2 測量模型
6.2 回溯組合導航
6.2.1 回溯結構
6.2.2 算法實現
6.3 實驗驗證
6.3.1 實驗條件
6.3.2 可觀測性及可觀測度分析
6.3.3 組合導航實驗
6.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