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人學視野下的主體間性》講述了舍勒在對待主體問性問題上,堅持了現(xiàn)象學的基本立場,以事物的自身被給予為問題解決的出發(fā)點。為獲得事物本身,必須還原、懸擱種種生命欲求,以便使現(xiàn)象學直觀的純粹的精神體驗順利進行。舍勒不僅批判了前人及其同時代學者關于把人當作與客體相對立的主體的各種識見,還由此確立起自己關于事物自身及人自身的相關問題的基本看法。在這里,人被揭示為生命個體在愛的行為中的價值存在;而同時,這種本質也決定著每一個個體存在都必然地隸屬于總體存在,個體與總體之間處于本質性的關聯(lián)當中。關于主體問性問題的闡釋中,他者在源自愛的同情性體驗里被明證地給予和感受,這種同情性經驗也屬于人的本質,換言之,人必然是與他者相互一同體驗地生存著,并于這種與他者共在的狀態(tài)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存在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