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國務院批準河南省滎陽市萇家拳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滎陽各界人士都在為滎陽這一文化遺產成為國寶而高興,我也同大家一樣感到非常興奮。同時,我也在不斷思考幾個問題:源于我市的萇家拳是一個文化載體,如何挖掘整理和弘揚?武術是一種有別于其他門類的人體技術,如何傳承?萇家拳具有極高的技擊和養(yǎng)生價值,怎樣利用其養(yǎng)生價值為全民健身服務?萇氏為滎陽望族,世代書香。耳濡目染,萇家拳創(chuàng)始人萇乃周先生自幼受到了很好的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弱冠入泮,與兄仕周俱以文名顯,后因篤習拳棒”,不再追求功名,故僅以歲貢終。他一生謙遜好學,博采眾長,創(chuàng)立了內外雙修、形氣合一、剛柔相濟、攻防一體的萇家拳法。從其所著的拳械理論、圖譜來看,他儒術淵深,精通易理、醫(yī)理、拳理,而能融會貫通。他是中國古代將中氣與武術結合的開拓者,他將陰陽、入扶、剛柔等矛盾合理轉換,將內外、形氣、身械這些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處理得出神入化。他為我們留下了數(shù)十種拳械圖譜和大量理論著作,這些都是中華武術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