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幸存者的故事,一場“幸”與“不幸”的最終爭論。 “我”的外祖父母是二戰(zhàn)時期從集中營里幸存下來的猶太人。 外祖父杰庫布是一名年輕的法學博士,戰(zhàn)爭開始后不久就被抓進特萊西恩施塔特。因為知識淵博和以前的同事幫忙,他開始參與整理圖書資料,成為了“特權”人士,不僅配給充足,還可以幫助自己的親人。 外祖母達薩和妹妹是猶太混血,兩個弱小的姑娘在特萊西恩施塔特中,靠著母親偶爾從外面郵寄的食物和外祖父母親的幫助艱難度日。 但這種“安寧”并沒有維持很長時間——很快他們被送往奧斯維辛,那個滿是毒氣和焚尸爐的地方。饑餓、虐打、死亡,各種骯臟不堪的事情在奧斯維辛上演,好像大屠殺前的狂歡舞會。因為補給不夠,饑餓中的杰庫布吃掉了母親的補給,也吃掉了母親生的希望…… 戰(zhàn)爭結束后,幸存下來的外祖父母移民澳洲。這些往事也隨之塵封,直至他們離世。一個偶然的契機,一篇報道提到了外祖父以及“滅絕的種族博物館”,這段歷史才被重新開封,重新書寫…… 或許,在戰(zhàn)爭中生存下來有的不只是幸運,還有忍辱負重甚至是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