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套裝共6冊)

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套裝共6冊)

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套裝共6冊)

定 價:¥252.00

作 者: 許平 編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設計理論系列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58600210 出版時間: 2018-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8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設計理論系列(全六冊)》總共6本,包括:《設計心理學》,《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中國藝術設計史》,《視覺傳達設計原理》,《藝術設計專業(yè)寫作教程》以及《設計概論新編》。本系列叢書內(nèi)容體現(xiàn)并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設計理論前沿而新穎的教學與研究成果。作為藝術院校設計類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程,本套叢書出版至今7年,影響了幾代藝術設計教育者與學習者。改版升級后,大量增加了近幾年全新范例與圖片,引用當下新出現(xiàn)的設計成果,分層詳述了藝術與設計、設計與生活的緊密關系,從理論到實際都有準確明晰的表述,范疇超出傳統(tǒng)的設計關注的視野。同時,新增了教學內(nèi)容,教學安排更加合理,知識結構更加完整;課后習題將教學與輔導相結合,真正做到“可讀可學”,高效實用。另外,本套叢書均配備課件,可供實際教學使用。

作者簡介

  許平,現(xiàn)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美術學院奧林匹克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文化與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工業(yè)設計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yè)設計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工藝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評審委員,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高級訪問學者。

圖書目錄

設計心理學:
一、設計心理學概述 ——作為一門設計科學的設計心理學
1.1 設計心理學的概念和研究現(xiàn)狀
1.2 設計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
1.3 設計心理學的歷史和相關學科: 1.3.1 審美心理學、心理美學、藝術心理學、美術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1.3.2 工業(yè)心理學與人機工程學、廣告心理學及消費心理學、行為學等應用心理學的研究/ 1.3.3 職業(yè)設計師的經(jīng)驗知識
1.4 現(xiàn)代設計心理學: 1.4.1 可用性工程/ 1.4.2 感性工學/ 1.4.3 基于儀器的設計心理學研究

二、設計中的感覺與知覺——以“視覺生產(chǎn)”為核心的藝術設計
2.1 感覺
2.2 易于感知與難于感知-基于感知原理的設計技巧: 2.2.1 感覺的多通道/ 2.2.2 閾限
2.3 視覺: 2.3.1 顏色視覺/ 2.3.2 明度視覺/ 2.3.3 運動視覺
2.4 現(xiàn)實與感知-視覺游戲: 2.4.1 知覺/ 2.4.2 知覺組織
2.5 錯覺-被愚弄的知覺:2.5.1 有效錯覺/ 2.5.2 錯覺矯正

三、認知與學習——調(diào)節(jié)信息加工負荷的設計
3.1 認知心理學 :信息加工理論
3.2 人的認知: 3.2.1 辨認和識別/3.2.2 設計中的識別理論/3.2.3 記憶三級模式/3.2.4 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3.3 注意-眼球爭奪戰(zhàn):3.3.1 注意指向/3.3.2 理性訴求和情感訴求/3.3.3 注意分散/3.3.4 信息搜索策略
3.4 記憶 :學習策略:3.4.1 記憶的分類/3.4.2 記憶干擾/3.4.3 長時記憶的存貯結構/3.4.4 學習與訓練 :自動加工與控制加工
3.5 信息加工理論的應用 : 可用性設計

四、設計情感
4.1 情緒和情感的界定
4.2 設計的情緒表達:4.2.1 情緒的作用/4.2.2 情緒的維度
4.3 設計情感:4.3.1 設計情感的特殊性/4.3.2 設計情感的層次性

五、情感設計
5.1 情感肌膚
5.2 情感的設計策略:5.2.1 快樂或高興/5.2.2 痛苦/5.2.3 悲傷或悲哀/5.2.4 憤怒或生氣/5.2.5 恐懼或害怕/5.2.6 驚訝或驚奇/5.2.7 厭惡或厭煩
5.3 設計情感的表達:5.3.1 點/5.3.2 線/5.3.3 面和體/5.3.4 結構/5.3.5 色彩/5.3.6 材質(zhì)和肌理

六、設計思維與設計師心理
6.1 設計思維:6.1.1 思維/6.1.2 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6.1.3 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6.1.4 問題求解/6.1.5 創(chuàng)造性思維/6.1.6 設計思維/6.1.7 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設計藝術思維
6.2 設計師個體心理:6.2.1 創(chuàng)造力/6.2.2 創(chuàng)造力的結構/6.2.3 設計師人格與創(chuàng)造力/6.2.4 設計師“天賦論”/6.2.5 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與激發(fā)
6.3 設計師壓力應對:6.3.1 設計師常見的職業(yè)壓力/6.3.2 設計師的壓力應對


設計概論新編:
緒論 我是誰?
第一節(jié) 獨一無二的我
一、我喜歡做的事情
二、左右手與設計
第二節(jié) 不同的我們
一、五大洲四大洋
二、男女有別
三、擁抱生命的強者
第三節(jié) 設計以人為本
一、為人的需要
二、生態(tài)的內(nèi)在價值
三、不應該設計什么
第一章 三大專業(yè)從何而來?
第一節(jié) 時代的設計
一、現(xiàn)實與理想
二、王受之看世界
三、藝術設計院校及專業(yè)
第二節(jié) 原因與結果
一、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偉大
二、三大需要形成的設計
第三節(jié) 器具形態(tài)的設計
一、器必有形
二、形-功能-結構
三、學習與創(chuàng)新
第四節(jié) 視覺傳達設計
一、學習與創(chuàng)新
二、滿足視覺心理的歷史
三、時代的動漫藝術
第五節(jié) 人居環(huán)境設計
一、建筑類型與景觀設計
二、街道設施與環(huán)境標志設計
三、城市規(guī)劃設計
第二章 誰率先而來?
第一節(jié) 藝術是什么?
一、時代的晴雨表
二、和諧與驚奇
三、寬闊深刻的主題
四、使高新科技閃光
五、高技巧傳導的激情天真
六、解析潛意識
第二節(jié) 設計是什么?
一、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
二、關系的創(chuàng)造設計
第三節(jié) 藝術設計或設計藝術
一、生活方式的設計藝術
二、與“藝術”的不同之處
第四節(jié) 誰率先而來
一、 “藝術”還是“設計”
二、公共藝術的新發(fā)展

第三章 設計了些什么?
第一節(jié) 回首漫漫來路——手工藝
一、古代中國的藝術設計
二、古代西方世界的藝術設計
第二節(jié) 工藝美術運動前后
一、手工藝的建樹
二、新藝術
三、風格派、構成派
四、裝飾藝術風格
第三節(jié) 現(xiàn)代主義及現(xiàn)代設計
一、世界的工業(yè)設計
二、包豪斯
三、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四、商業(yè)繁榮下的設計
第四節(jié) 發(fā)展中的當代設計
一、從波普到流行
二、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
三、結構與解構的高技術
第四章 如何評價我們的設計?
第一節(jié)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評價標準并非生態(tài)的
一、價值標準
二、人的標準
第二節(jié) 甲方乙方和我的理想
一、談判的藝術
二、“概念設計”的概念
第三節(jié) 市場的巨手
一、作品-產(chǎn)品-商品
二、品牌之路
第四節(jié) 兼容的殿堂——世界博覽會
一、21世紀之后
二、2008年后的期待
三、變與不變
第五章 尋找創(chuàng)造的心跡
第一節(jié) 看世界的方法
一、信息、信息傳播與設計
二、系統(tǒng)概念與系統(tǒng)設計
三、需要控制的設計
第二節(jié) 生態(tài)的也是可操作的
一、分形的自然與分形設計
二、符號的設計與生態(tài)
三、完形心理學
第三節(jié) 設計的時代思潮
一、從結構到解構
二、非物質(zhì)社會設計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的設計師
一、達?芬奇——仿生設計的機械
二、高迪——自然形態(tài)的建筑結構化
三、賴特——從自然結構到有機建筑
四、密斯——探索宇宙模式的建筑結構
五、阿爾瓦?阿爾托——模具化有機形態(tài)
六、貝聿銘——人與人關系的生態(tài)
七、蓋里——高科技的人間自然
八、靳埭強——人的尺度與符號范式
第六章 訓練我們的眼和手
第一節(jié) 我們的眼,我們的手
一、心明眼亮,十指連心
二、因為我們的心,手工藝得以永恒
三、 家居金木水火土
四、公共藝術實驗中心
第二節(jié) 穿行在城市(母性的擁抱)
一、高能成,低難就
二、尋找桃花源
第三節(jié) 簡潔的豐富與模糊的明晰
一、記憶的奧秘
二、視覺空間的識辨
第四節(jié) 速度的快感
一、從千里江陵(一日還), 到巡天遙看(一千河)
二、人機工學
三、形態(tài)的速度感
第五節(jié) Web 上延展的感官(新媒體設計)
一、技術與藝術
二、感官的意義
結?語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設計師?
第一節(jié) 中國的準設計師 (我是誰?)
一、時代的人(眼光)
二、國際社會準則
第二節(jié) 在一萬年文化5000年文明上創(chuàng)造
(我們從哪里來?)
一、道法自然
二、生態(tài)設計與設計的生態(tài)
第三節(jié) 明天在每個設計師的雙手中
(我們要到哪里去?)
一、設計哲學在當代(世界性的)
二、始于足下(個人的)

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
一、工業(yè)革命和現(xiàn)代設計史的開端
1.工業(yè)革命和工藝美術運動
2.新藝術運動
二、現(xiàn)代設計運動
1.德國工業(yè)聯(lián)盟
2.俄國構成主義
3.荷蘭風格派
4.國立包豪斯設計學校
5.裝飾藝術運動
6.流線型設計
三、戰(zhàn)后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
1.美國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與美國生活方式
2.烏爾姆高等造型學院——德國新理性主義設計思想的實踐者
3.功能主義設計和國際主義風格
4.北歐設計和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5.意大利設計與藝術地生產(chǎn)
6.日本現(xiàn)代設計的崛起
四、波普設計與激進設計運動
1.波普文化與波普藝術
2.波普設計
3.激進設計與反設計運動
五、后現(xiàn)代設計
1.后現(xiàn)代設計觀念的產(chǎn)生
2.后現(xiàn)代建筑
3.阿卡米亞和孟菲斯
4.新設計運動
六、多元化背景下的設計
1.環(huán)境保護與綠色設計
2.以人為本與人性化設計
3.時尚創(chuàng)造與個性化設計
4. 高新技術與情感化設計
5.設計文化與設計藝術

中國藝術設計史:
一、原始社會的設計緣起
1. 設計起源與石器制作
2. 陶器制作與器形設計
3. 紡編織物的產(chǎn)生與設計形式
4. 原始居住設計的雛形
5. 原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器具設計
二、夏商西周時期的設計規(guī)制
1. 青銅鼎器與禮制性設計
2. 原始陶瓷器的形成與實用設計
3. 交通運輸工具的設計規(guī)范
4. 建筑設計與城建布局
5. 絲紡織物與服飾藝術設計
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設計自覺
1. 早期工藝技術與器具設計
2. 設計與生活
3. 設計與征戰(zhàn)
4. 設計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秦漢時期的設計發(fā)展
1. 鐵制工具的廣泛使用
2. 冶銅業(yè)與銅器設計
3. 絲織、印染與服飾設計
4. 陶瓷設計日臻完善
5. 漆器業(yè)的興盛與漆藝設計
6. 車船設計水平的提高
7. 建筑設計與木作業(yè)
8. 工具的使用與設計
9. 秦漢時期文獻典籍中的設計理論
五、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變遷
1. 瓷器時代的出現(xiàn)與陶瓷器設計
2. 漆工藝的發(fā)展與特色漆器品種
3. 織印染與服裝業(yè)的恢復及形成的設計特色
4. 金屬工藝與紋飾設計
5. 車船制造及木作業(yè)設計
6. 建筑與雕刻工藝設計
7. 設計思想的多樣性
六、隋唐五代時期的設計繁榮
1. 手工業(yè)的興盛與設計水平的提升
2. 陶瓷工藝與陶瓷設計的發(fā)展
3. 紡織及印染業(yè)的進步與品種的豐富多彩
4. 服裝工藝與服飾設計的特色形成
5. 金屬工藝設計的成熟
6. 造船與家具制造業(yè)的發(fā)展與設計特色
7. 建筑設計的成熟與繁榮
8. 五代十國時期的設計特征
9. 唐代設計理論述要
七、宋遼金西夏時期的設計紛繁
1. 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與對外貿(mào)易的形成
2. 宋瓷的生產(chǎn)規(guī)模與設計成就
3. 宋代絲織、染纈工藝的發(fā)展
4. 宋代服飾與藝術設計風格
5. 雕版印刷與商業(yè)美術設計
6. 金屬制器與工藝設計
7. 宋代建筑及家具設計
8. 遼和金時期的設計繼承與特色
9. 西夏時期的設計成就
八、元代的設計交融
1. 瓷器工藝與設計
2. 染織工藝及其品種設計
3. 服飾工藝與服飾設計
4. 金屬工藝及品種設計特色
5. 農(nóng)業(yè)器具與天文器具的設計記載
6. 建筑與裝飾紋樣設計
7. 印刷、家具與商業(yè)美術
九、明清時期的設計漸變
1. 紡織印染業(yè)的高度繁榮與染織品種設計
2. 服裝工藝與服裝設計
3. 陶瓷業(yè)的繁榮與品種發(fā)展
4. 明清貿(mào)易瓷的歷史演變與特色
5. 建筑設計與建筑彩畫藝術
6. 家具種類與工藝設計
7. 車船種類與造船業(yè)
8. 印刷工藝與印刷設計
9. 豐富多彩的設計理論
十、近現(xiàn)代史上的設計更新
1. 伴隨近代手工業(yè)和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起來的藝術設計
2. 紡織印染業(yè)的發(fā)展與新興花色品種
3. 服飾設計水平的提高
4. 新興產(chǎn)業(yè)的出現(xiàn)與藝術設計的新發(fā)展
5. 建筑藝術的變遷與建筑裝飾的興起
十一、新中國時期的設計進步
1. 恢復時期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工藝美術
2.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工藝美術
3.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工業(yè)產(chǎn)品設計
4. 文革時期的工藝美術
5. 新時期的工藝美術及面向21世紀的藝術設計事業(yè)
附 錄/287
我國歷史年代公元對照表
當代中國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大事年表(1949—2000)
中國古典設計文獻索引

視覺傳達設計原理:
一、傳達
1.1 傳達的含義
1.2 人與傳達:1.2.1 傳達是人類的基本需要/1.2.2 人的年齡成長與傳達/1.2.3 傳達對象的分類
1.3 傳達的目的與作用
1.4 傳達的過程與原理:1.4.1 傳達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1.4.2 傳達的基本原理
1.5 傳達媒介:1.5.1 語言媒介/1.5.2 印刷媒介/1.5.3 電子媒介/1.5.4 網(wǎng)絡和多媒體技術
1.6 感官與傳達:1.6.1 感官與感覺/1.6.2 感覺的分類與傳達功能
1.7 語言傳達與非語言傳達/1.7.1 語言傳達/1.7.2 非語言傳達
二、符號
2.1 符號的基本概念:2.1.1 符號的約定性/2.1.2 符號的差異性/2.1.3 符號的性質(zhì)/2.1.4 符號的形態(tài)與分類
2.2 符號的形式與內(nèi)容
2.3 關于符號學理論
2.4 語言符號:2.4.1 語言符號是最基本的符號形態(tài)/2.4.2 語言是一切符號的基礎和母體/2.4.3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
2.5 視覺符號:2.5.1 推論符號與表象符號/2.5.2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符號運用/2.5.3 視覺符號的語義表達/2.5.4 視覺符號的感性特征與審美屬性/2.5.5 視覺符號的消費
三、視知覺
3.1 視覺生理:3.1.1 眼睛/3.1.2 大腦與視神經(jīng)/3.1.3 光/3.1.4 視覺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過程/3.1.5 眼球運動
3.2 視覺心理:3.2.1 主動積極的視覺活動/3.2.2 格式塔理論/3.2.3 圖與底/3.2.4 形的群化與整合/3.2.5 恒常性/3.2.6 視覺平衡
3.3 視知覺的基本現(xiàn)象:3.3.1 明度知覺/3.3.2 色彩知覺/3.3.3 立體知覺與深度知覺/3.3.4 運動知覺/3.3.5 錯視覺
3.4 視覺認知:3.4.1 注意/3.4.2 識別/3.4.3 記憶/3.4.4 思考/3.4.5 語言
四、視覺元素(造型基礎要素)
4.1 形:4.1.1 點/4.1.2 線/4.1.3 面
4.2 色彩:4.2.1 色彩的基本屬性/4.2.2 色彩對比/4.2.3 色彩的調(diào)和/4.2.4 色彩的表現(xiàn)特性/4.2.5 色彩與傳達效果
4.3 肌理(質(zhì)感):4.3.1 觸覺肌理/4.3.2 視覺肌理
五、視覺表達方式
5.1 線的表現(xiàn)
5.2 平面的表現(xiàn)
5.3 體積與空間的表現(xiàn):5.3.1 體積感/5.3.2 空間
5.4 時間和運動的表現(xiàn):5.4.1 時間經(jīng)過的表現(xiàn)/5.4.2 運動瞬間的表現(xiàn)/5.4.3 連續(xù)的同時表現(xiàn)/5.4.4 利用變形的運動表現(xiàn)/5.4.5 攝影的運動記錄/5.4.6 新視覺的發(fā)展/5.4.7 利用頻閃運動的表現(xiàn)/5.4.8 運動的擴大與壓縮
5.5 光的表現(xiàn):5.5.1 視覺藝術中對光的表現(xiàn)/5.5.2 光的造型
六、視覺設計原則
6.1 平衡:6.1.1 對稱/6.1.2 均衡
6.2 節(jié)奏與韻律:6.2.1 節(jié)奏/6.2.2 韻律
6.3 比例與尺度:6.3.1 比例/6.3.2 尺度
6.4 調(diào)和與對比(統(tǒng)一與多樣):6.4.1 對比(多樣)/6.4.2 和諧(統(tǒng)一)
七、視覺媒介
7.1 印刷媒介:7.1.1 印刷設計的發(fā)展/7.1.2 印刷媒介的設計類別與門類
7.2 影像媒介:7.2.1 攝影/7.2.2 電影/7.2.3 電視
7.3 時空媒介:7.3.1 書籍設計/7.3.2 包裝設計/7.3.3 展示設計/7.3.4 視覺環(huán)境與感性傳達/7.3.5 導向設計
7.4 數(shù)字化媒介:7.4.1 互聯(lián)網(wǎng)(Internet)/7.4.2 多媒體/7.4.3 UI(界面)設計/7.4.4 信息可視化設計
參考書目
后記

藝術設計專業(yè)寫作教程:
第一章 設計應用文寫作通論
第一節(jié) 設計應用文寫作的認識及價值
一、應用文的基本知識
二、設計應用文的類型和特點
三、構筑設計整體的重要途徑
四、設計師的素質(zhì)與能力
第二節(jié) 設計應用文寫作的基礎知識
一、觀點與材料
二、結構與語言
三、設計研究與設計應用文寫作的難度
第二章 設計調(diào)研及分析報告
第一節(jié) 設計市場調(diào)研報告
一、市場調(diào)查的特點及種類
二、市場調(diào)查的過程和方法
三、市場調(diào)研報告的格式和寫作方法
四、例文與簡析
第二節(jié) 設計消費與經(jīng)濟活動分析報告
一、設計消費與經(jīng)濟活動數(shù)據(jù)來源
二、設計消費與經(jīng)濟活動分析的方法
三、分析報告的格式與寫作方法
四、例文與簡析
第三節(jié) 設計實驗報告
一、設計實驗報告的類型
二、設計實驗過程記錄
三、設計實驗報告的格式與要求
第四節(jié) 田野考察報告
一、田野考察的概念和作用
二、田野考察的過程
三、田野考察報告的寫作
四、例文與簡析
第三章 設計文案與常用文稿
第一節(jié) 廣告文案
一、廣告與廣告文案
二、廣告文案的結構與類型
三、廣告文案的寫作方法
第二節(jié) 設計策劃書
一、策劃與策劃書
二、廣告策劃書的寫作
三、廣告策劃書案例
第三節(jié) 設計類招、投標書
一、招標和招標書
二、招標書的結構和寫作
三、設計類招標書寫作及案例
四、設計類投標書的寫作
五、設計類投標書的模式
第四節(jié) 設計類合同與協(xié)議書寫作
一、合同文本的基本結構
二、設計類合同書寫作
三、設計類協(xié)議書寫作
第五節(jié) 產(chǎn)品說明書
一、產(chǎn)品說明書的類型及特點
二、產(chǎn)品說明書的結構
三、產(chǎn)品說明書的格式
四、產(chǎn)品說明書例文
第四章 設計論文與設計通訊
第一節(jié) 設計學術論文
一、學術論文的概念和特征
二、設計學術論文的特殊性
第二節(jié) 設計類學位論文
一、學位論文的特點與學術規(guī)范
二、學位論文的基本結構
三、學位論文的寫作方法
四、例文與簡析
第三節(jié) 設計通訊
一、設計通訊的概念與作用
二、設計通訊的類型
三、設計通訊的寫作原則和要求
四、例文與簡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