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
序 章 辭別燕都 / 3
第一節(jié) 何去何從?/ 5
第二節(jié) 歷史選擇了西北 / 12
第三節(jié) 三校的歷史沿革 / 18
第四節(jié) 北平研究院分道揚鑣 / 35
第五節(jié) 半路殺出個河北女師 / 47
上篇 三校合一(1937年9月—1939年8月)
第一章 非常時期的西安臨大(1937年9月—1938年4月)/ 55
第一節(jié) 長安居,大不易 / 55
第二節(jié) 甚于長沙臨大的院系 / 65
第三節(jié) 玄風橋的“十八羅漢”/ 74
第四節(jié) 抗日救亡活動 / 80
第五節(jié) “文武合一”的軍訓 / 85
第六節(jié) 潼關吃緊,西安告急 / 91
第七節(jié) 南遷:破天荒的大舉動 / 97
第八節(jié) 散布在三縣六地 / 108
第二章 曇花一現的西北聯大(1938年4月—1939年8月)/ 118
第一節(jié) 聯而不合也不和 / 118
第二節(jié) 院系堪比西南聯大 / 128
第三節(jié) 教學與科研也是救國 / 135
第四節(jié) 師生的經濟生活 / 143
第五節(jié) “公誠勤樸”——校訓與校歌 / 151
第六節(jié) 總理紀念周 / 158
第七節(jié) 南鄭的集中軍訓 / 164
第八節(jié) 救亡組織與民主社團 / 171
第九節(jié) 古路壩的西北聯大附中 / 180
第十節(jié) 解體分立:一石二鳥 / 190
下篇 五校分立(1938年7月—1946月11月)
第三章 后方第一高等農業(yè)學府——國立西北農學院 / 203
第一節(jié) 西北農學院的籌建 / 203
第二節(jié) 一校一系的沿革 / 211
第三節(jié) 首任院長辛樹幟 / 223
第四節(jié) 名師薈萃張家崗 / 229
第五節(jié) 院系設置與教學管理 / 235
第六節(jié) 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 / 240
第七節(jié) “驅周運動”催生亢丁社 / 246
第四章 后方最完備的工科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 / 253
第一節(jié) 西北工學院的籌建 / 253
第二節(jié) 三院的歷史沿革 / 259
第三節(jié) 三任院長的功過是非 / 275
第四節(jié) 雄厚的師資與簡陋的設備 / 284
第五節(jié) 嚴格的教學與務實的科研 / 291
第六節(jié) 七星寺的燈火 / 299
第七節(jié) “地獄”,還是“天堂”?/ 305
第八節(jié) 學生社團與學生運動 / 315
第九節(jié) 拒與西工歸并的北洋西京分院 / 322
第五章 西北聯大變身西北大學 / 331
第一節(jié) “西北大學”為何復名?/ 331
第二節(jié) 走馬燈似的換校長 / 338
第三節(jié) 三院十四系的師資 / 349
第四節(jié) 教學條件與學術研究 / 358
第五節(jié) 樂城的苦樂生活 / 366
第六節(jié) 政治力量與進步社團 / 377
第七節(jié) “四一五”學運始末 / 385
第六章 西北最高師資訓練處所——國立西北師范學院 / 394
第一節(jié) 師大精神“吾道西行”/ 394
第二節(jié) 城固時期的西北師院 / 401
第三節(jié) 黃河之濱建分院 / 409
第四節(jié) 蘭州分院改為本院 / 417
第五節(jié) 教學、科研與課外活動 / 426
第六節(jié) 知識青年投筆從戎 / 434
第七節(jié) 附中:從關帝廟到十里店 / 440
第七章 西北最具聲望的醫(yī)學院——國立西北醫(yī)學院 / 447
第一節(jié) 獨立建校后的教學工作 / 447
第二節(jié) 兩任院長:徐佐夏和侯宗濂 / 455
第三節(jié) 既為良師,亦為良醫(yī) / 466
第四節(jié) 學生的生活、管理與就業(yè) / 473
第五節(jié) 日軍的罪行 / 478
第六節(jié) 短命的蘭州分院 / 485
終 章 復員與留守 / 491
第一節(jié) “復員”不是“復原”/ 491
第二節(jié) 平大復校與西大回遷、西醫(yī)歸并 / 498
第三節(jié) 北洋復校與西工遷咸、焦工復校 / 504
第四節(jié) 西師留守與師大復校、女師回津 / 508
第五節(jié) 薪火相傳,生命永續(xù) / 514
后 記 / 518
參考文獻 /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