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科學基礎理論河南桐柏老灣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及巖漿熱液成礦動力學

河南桐柏老灣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及巖漿熱液成礦動力學

河南桐柏老灣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及巖漿熱液成礦動力學

定 價:¥49.00

作 者: 潘成榮
出版社: 中國環(huán)境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1129772 出版時間: 2017-05-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老灣金礦床位于河南省桐柏縣城西北約20km處。該礦床為桐柏-大別山北坡河南省南部產(chǎn)金區(qū)的一個組成部分。現(xiàn)在桐柏-大別山北坡分布的金、銀、銅等礦床有銀洞坡金礦床、破山銀礦、老灣金礦、大河銅礦等,其中老灣金礦金屬儲量約50t。對老灣礦區(qū)較全面的地質研究工作自1977年確立了老灣金礦化帶后開始,先后有原地礦部地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成都地質學院、西北工業(yè)大學、河南地調(diào)三隊、四隊以及河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等生產(chǎn)、科研、教學部門對區(qū)內(nèi)的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勘探工作,初步提出了地球化學找礦標志。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的地質學家也曾先后在該區(qū)進行考察和研究工作。但總的來說,前人在該地區(qū)的工作重點多偏向于研究華北板塊、揚子板塊碰撞構造演化、成巖年齡、變質作用等方面,而在巖漿巖成巖機制、礦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為薄弱,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系統(tǒng)研究,其中包括:①巖漿巖的成巖時代以及巖漿巖的形成與造山帶構造演化的關系;②巖漿巖的成因類型、成巖機制以及成巖物質來源;③巖漿的物理學和動力學特征;④巖漿一熱液的轉換機制、巖漿巖與成礦的內(nèi)在聯(lián)系;⑤礦床的形成時代以及礦床的形成與造山帶構造演化的關系;⑥成礦流體的來源以及演化機理;⑦成礦物質的來源、礦質的遷移、富集、沉淀機制。秦嶺-桐柏-大別造山帶的形成與演化的動力學機制已得到了眾多研究者在巖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變質作用和構造變形等諸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而在造山過程中的巖漿作用與成礦作用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圍繞上述問題,《河南桐柏老灣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及巖漿熱液成礦動力學》結合原地質礦產(chǎn)部重點科技項目“大別造山帶形成與演化及有關成礦作用”(9501102)對其中的老灣金礦成礦作用進行研究。自1997年7月始,筆者隨同課題組成員數(shù)次前往老灣地區(qū)及鄰區(qū),進行了歷時3個多月的野外地質現(xiàn)場研究、資料收集和樣品采集工作,在室內(nèi)對已有的資料、數(shù)據(jù)全面分析和整理,并進行有關的測試實驗、微觀研究和樣品分析等。在綜合分析處理所有資料的基礎上從造山帶的構造演化歷史入手,探討研究區(qū)構造作用、巖漿作用和成礦作用間的相互關系,取得了一些認識和成果。此次研究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新進展:第1,深入研究了龜山巖組變質巖的原巖性質、變質作用以及變質作用與構造演化的關系,并對比區(qū)域變質作用研究成果,指出龜山巖組峰期變質作用發(fā)生于印支期,為同期的韌性剪切活動的結果。第2,系統(tǒng)地分析了老灣礦床產(chǎn)出的地質特征和顯微構造,結合成礦作用過程,認為老灣金礦床與典型的韌性剪切帶礦床不同。第3,綜合礦區(qū)巖石組合、古構造環(huán)境和構造演化、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說明在元古代時期老灣地區(qū)存在海底噴溢.沉積成礦作用,韌性剪切造成原始富集的金向應變帶遷移、富集,建立了龜山巖組中金與造山帶構造演化的關系。第4,通過巖石學、巖石化學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學、成巖年齡、成巖機制、成巖地質構造背景等的綜合分析,指出老灣花崗巖為燕山晚期拉張伸展的構造體制中下地殼高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或同熔型花崗巖。第5,對巖漿巖的氧、鉛、鍶、釹同位素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系統(tǒng)地建立了巖漿的成巖物質來源及巖漿演化機理,認為老灣花崗巖的源巖為殼源與幔源物質混合的晚太古代巖系,部分熔融的發(fā)生是由于地幔的熱作用。第6,對巖漿巖的物理學與動力學特征進行了研究,估算和模擬了巖漿的成核密度、晶體生長速度、巖墻上升速度和巖漿的冷卻速率,并計算了物質成分在熔體中的擴散速率,討論了巖漿的對流機制與礦質遷移的關系,討論了巖漿的動力學機制與含礦巖漿熱液形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第7,計算了巖漿熔體中水的含量,并討論了水的演化過程:不飽和一飽和_過飽和,在水的過飽和狀態(tài)下形成熔體.氣泡體系,首次系統(tǒng)建立了含礦巖漿熱液逸出熔體的動力學模型。第8,通過對礦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氫、氧、氦、硫、鉛同位素體系等礦床地球化學特征的深入研究,明確了成礦流體、成礦物質的具體來源,并提出該區(qū)以巖漿熱液成礦作用為主,認為區(qū)內(nèi)金礦床屬巖漿熱液礦床。第9,建立了區(qū)內(nèi)的成巖.成礦物質轉換模式,闡明了在造山帶演化過程中的成巖、成礦的關系,為在秦嶺一大別地區(qū)進一步找礦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作者簡介

暫缺《河南桐柏老灣金礦床成礦地球化學及巖漿熱液成礦動力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一、大地構造演化及深部地殼結構
二、區(qū)域構造與變形特征
三、地層
四、區(qū)域地球物理場與地球化學場
第二章 變質巖
一、巖石組合特征
二、主要變質巖類型
三、原巖恢復
四、原巖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
五、龜山巖組成巖年齡與變質年齡
六、變質作用
七、變形、變質作用與成礦的關系
第三章 巖漿巖
一、巖漿巖成巖物理化學條件
二、巖漿巖同源性研究
三、花崗巖巖石學特征
四、巖石化學
五、稀上元素
六、微量元素
七、花崗巖的成因類型、時代和成巖機制
八、巖漿巖的物質來源
第四章 巖漿巖動力學研究
一、巖漿熔體的基奉物理特征
二、熔體中晶體的動力學特征
三、花崗巖巖漿的對流分析
四、元素在巖漿熔體中的動力學研究
五、巖體的冷卻
六、花崗質熔體中水的特征
第五章 礦床地質
一、礦區(qū)地質
二、礦床地質
三、黃竹園礦區(qū)
四、成礦時代確定
第六章 礦床地球化學
一、成礦物理化學條件
二、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
三、常量元素地球化學
四、硅質巖地球化學意義
五、微量元素和稀士元素地球化學
第七章 同位素體系
一、氫、氧同位素
二、氦同位素
三、硫同位素
四、鉛同位素
第八章 成礦物質來源
一、熱液流體來源
二、成礦物質來源
第九章 成礦作用動力學
一、流體動力學
二、化學動力學
三、成礦作用動力學形式
四、含礦巖漿熱液形成的動力學機制
第十章 成巖-成礦模式
參考文獻
照片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