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文化的符號與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

文化的符號與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

文化的符號與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

定 價:¥36.00

作 者: 張衛(wèi)東 著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219017 出版時間: 2016-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72 字數:  

內容簡介

  《文化的符號與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以文本符號理論為研究核心,運用分析綜合法與演繹法,致力于探索文化研究視域下的巴爾特文本理論的內核和指導意義,并進一步探究其理論缺陷和解決辦法,為文化批評提供更廣闊的理論背景和方法論基礎。重點探討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1)文化批評視域下的語言、符號、文本的辯證關系。(2)文化中的神話文本及其破譯與讀解。(3)文化中的敘事及其結構。(4)文化文本的闡釋空間和特性。(5)文化批評中的“科學性”問題及文本的分類問題。緒論之后《文化的符號與結構: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分為五章。通過歷時比較法,梳理巴爾特的文化文本理論。第1章主要重新界定和闡釋了文化批評中的文本的概念,論證了:文本的核心要素為符號;符號按照規(guī)則組合成文本;符號攜帶文化信息,具有文化性。關于符號、文本及兩者之間辯證關系,巴爾特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體現:首先,他闡明了符號的語言學屬性,并嘗試建立一種研究符號意指系統的科學——它高于狹義語言學但從屬于廣義語言學;其次,他在索緒爾語言學系統的基礎上建構一種符號學系統,提出符號的四組關系:語言與言語、能指與所指、組合段與系統以及直指與涵指。符號學是語言學的解體;再次,文本是由語言通過橫組合與縱聚合組成的符號系統。而語言是文本的載體,文本描述文學意義的生成。逆向推論得出,文學(文化)研究必須以文本本身為研究對象,從而研究文本的“語言結構”,即符號系統。這就為建構結構主義符號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作者簡介

  張衛(wèi)東(1982.11-),男,漢族,湖南岳陽人。目前任職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英文系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當代西方文藝理論與現當代英美文學。主持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世紀美國非虛構文學中的中國書寫研究”(項目編號16CWW005)、2015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非虛構文學的邊界與彼得·海斯勒的中國三部曲研究”(項目編號15WWC004)以及2014年江蘇高校哲學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羅蘭·巴爾特的文本理論研究”(項目編號2014JD067)等。在《國外文學》、《當代外國文學》、《外語與外語教學》、《俄羅斯文藝》、《學術界》、《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當代外語研究》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10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文化研究視域下的文本
第一節(jié) 文本的重新界定
第二節(jié) 文本的核心要素:符號
第三節(jié) 文化中的符號與符號的文化性
第二章 文化中的神話及其讀解與破譯
第一節(jié) 文化中的“神話”:一種帶有意識形態(tài)的符號系統
第二節(jié) “神話”文本系統的結構
第三節(jié) 對當代中國一則神話的批判
第四節(jié) 文學的神話:自然化地傳遞意指
第三章 文化中的敘事及其結構
第一節(jié) 敘事文本的“語言(langue)”
第二節(jié) 功能層
第三節(jié) 行動層及行動序列
第四節(jié) 敘事及敘事系統
第四章 文化中的后結構主義文本闡釋
第一節(jié) 后結構主義:結構的一種變形
第二節(jié) 閱讀符碼與文本闡釋
第三節(jié) 文化文本的功能符碼:以莫言小說《放鴨》為例
第四節(jié) 文化文本的特性:互涉性、多義性、生成性和開放性
第五節(jié) 與巴赫金“對話”
第五章 方法論的反思
第一節(jié) 文學的科學性問題
第二節(jié) 新文化批評:一種新方法的歷險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羅蘭·巴爾特生平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