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干剖面
1.1 區(qū)域地層特征
1.1.1 震旦系劃分沿革
1.1.2 震旦系基本特征
1.2 基干剖面特征
1.2.1 四川峨邊先鋒剖面
1.2.2 四川南江楊壩剖面
1.2.3 湖南石門壺瓶山剖面
1.2.4 貴州遵義松林剖面
1.2.5 貴州金沙巖孔剖面
1.2.6 湖北神農架古廟埡-武山剖面
2 沉積相及沉積模式
2.1 沉積相類型
2.1.1 碳酸鹽巖沉積體系
2.1.2 硅質碎屑陸棚沉積體系
2.2 典型剖面沉積相特征
2.2.1 南江楊壩震旦系剖面
2.2.2 峨邊先鋒震旦系剖面
2.2.3 遵義松林震旦系剖面
2.2.4 金沙巖孔震旦系剖面
2.2.5 神農架-武山震旦系剖面
2.2.6 石門壺瓶山震旦系剖面
2.3 巖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
2.3.1 巖相古地理格局
2.3.2 巖相古地理演化
2.3.3 沉積模式
3 儲層特征、主控因素與分布
3.1 燈四段儲層特征與分布
3.1.1 儲層基本特征
3.1.2 成巖作用與演化
3.1.3 主控因素
3.1.4 儲層分布
3.1.5 有利區(qū)帶
3.2 燈二段儲層特征與分布
3.2.1 儲層基本特征
3.2.2 成巖作用與演化
3.2.3 主控因素
3.2.4 儲層分布
3.2.5 有利區(qū)帶
4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I 基干剖面圖版
I.1 峨邊先鋒剖面
I.2 南江楊壩剖面
I.3 石門壺瓶山剖面
I.4 遵義松林剖面
I.5 金沙巖孔剖面
I.6 湖北神農架剖面
附錄Ⅱ 沉積相圖版
Ⅱ.1 臺地邊緣相
Ⅱ.2 局限臺地相
Ⅱ.3 開闊臺地相
Ⅱ.4 斜坡-盆地相
Ⅱ.5 濱岸相
Ⅱ.6 淺水陸棚相
Ⅱ.7 混積陸棚相
Ⅱ.8 深水陸棚相
附錄Ⅲ 儲層圖版
Ⅲ.1 儲層巖石類型
Ⅲ.1.1 藍細菌疊層石白云巖
Ⅲ.1.2 藍細菌層紋石白云巖
Ⅲ.1.3 藍細菌凝塊石白云巖
Ⅲ.1.4 藍細菌粘結白云巖
Ⅲ.1.5 顆粒白云巖
Ⅲ.1.6 含硅質白云巖
Ⅲ.1.7 粉-細晶白云巖
Ⅲ.2 儲集空間類型
Ⅲ.2.1 小型巖溶縫洞
Ⅲ.2.2 基質孔洞
Ⅲ.2.3 裂縫
Ⅲ.3 主要成巖作用
Ⅲ.3.1 巖溶作用
Ⅲ.3.2 膠結充填作用
Ⅲ.3.3 熱液充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