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初,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召開了第九屆“田野調查,立身之本”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盛況空前,我們共收到了來自全國港澳臺地區(qū)50余所高校近130篇學術論文。經有關專家的評選,最后有80位同學在大會上宣布了他們的論文,并與參會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熱烈而有效的互動。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論文集中,大部分論文就是從80篇會議論文中精選出來的,少數(shù)幾篇是從未參加會議的民族學專業(yè)博士、碩士研究生論文中挑選的。論文集共有31篇論文,作者來自全國13所高等院校,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碩士研究生16名。論文集由五部分組成,主題是“文化”。自一位人類學教授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為“文化”首次下定義后,有許多的來自社會和人文學科的著名學者都試圖對“文化”做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義,但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定義為學界普遍所認同。但來自不同學科的人們研究文化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反而與“文化”相關的問題一直是熱門話題。尤其是近代以來,當人們把文化作為一個民族或族群有別于“他者”的重要標志后,對文化的關注和研究更是有增無減。我們生活在文化之中,我們也不斷認識和追求文化,但我們始終無法解釋和說清文化是什么,這也許就是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所在。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為學術培養(yǎng)一流的承繼人,這是大學責無旁貸的職責。通過閱讀本論文集中的31篇論文,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年輕一代學子們視野開闊,知識面廣,語言基礎扎實,如果假以時日,不斷積累田野經驗,持續(xù)夯實學科理論基礎,他們的學術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