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論11.1土壤及其組成、性質和功能11.1.1土壤11.1.2土壤的組成11.1.3土壤的性質41.1.4土壤環(huán)境質量及其功能81.2土壤污染91.2.1土壤污染的定義與特點91.2.2土壤污染物101.2.3土壤污染物的來源131.2.4土壤污染典型事件161.2.5我國土壤污染概況191.3土壤污染修復技術231.3.1土壤污染修復概述231.3.2土壤污染修復技術241.3.3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研究及應用261.3.4土壤污染修復技術的發(fā)展趨勢32參考文獻33第2章土壤污染政策法規(guī)標準352.1政策概況352.2土壤污染法律法規(guī)372.2.1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概念372.2.2國外土壤污染防治法律372.2.3我國現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402.3土壤質量相關標準452.3.1國外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概況462.3.2我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概況502.3.3我國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存在的問題552.4我國土壤污染的導則與指南572.4.1污染場地術語572.4.2工業(yè)企業(yè)場地環(huán)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652.4.3地下水環(huán)境狀況調查評價工作指南66參考文獻67第3章土壤污染調查與風險評價683.1土壤污染調查683.1.1土壤調查概述683.1.2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713.1.3土壤污染生態(tài)毒理診斷773.1.4土壤調查的國內外研究進展793.2土壤污染風險評價與管理793.2.1風險評價概述793.2.2土壤污染的生態(tài)風險評價及管理823.2.3土壤污染的健康風險評價933.2.4國內外污染土壤風險評估進展1023.3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風險評價1043.3.1風險評價基本框架1043.3.2土壤重金屬污染途徑與暴露分析1043.3.3生態(tài)風險評價1073.3.4人體健康風險評價1083.3.5土壤重金屬風險評估研究現狀1093.4有機物污染土壤的風險評價——以農藥為例1093.4.1風險評價基本框架1093.4.2土壤農藥污染途徑與暴露分析1113.4.3生態(tài)風險評價1133.4.4人體健康風險評價1183.5污染土壤防范及國內外土壤管理1193.5.1減少危害的防范措施1193.5.2應急措施預案1213.5.3國外污染土壤管理1213.5.4對中國污染土壤管理的啟示128參考文獻128第4章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和轉化1314.1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1314.1.1土壤中重金屬的形態(tài)1314.1.2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形態(tài)1334.1.3典型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與分布1344.1.4典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與分布1374.2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1414.2.1機械遷移1414.2.2物理-化學遷移1414.2.3生物遷移1414.3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轉化1414.3.1物理轉化1414.3.2化學轉化1424.3.3生物轉化1424.4影響污染物在土壤中轉化的因素1434.4.1影響重金屬在土壤中轉化的因素1434.4.2影響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轉化的因素1444.5典型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與轉化1464.5.1汞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1464.5.2砷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1474.5.3鉛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1484.5.4鎘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1494.5.5鉻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1514.6典型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1524.6.1有機氯農藥1524.6.2有機磷農藥1544.6.3多環(huán)芳烴1564.6.4石油烴1584.6.5多氯聯苯158參考文獻161第5章污染土壤物理化學修復技術1635.1土壤氣相抽提技術1635.1.1基本原理1635.1.2系統構成1645.1.3影響因素1655.1.4適用性1685.1.5費用1705.1.6應用概況與理論研究進展1705.1.7氣相抽提增強技術1705.2土壤淋洗技術1755.2.1基本原理1755.2.2技術分類1755.2.3影響因素1785.2.4適用性1815.3電動修復技術1815.3.1基本原理1815.3.2系統構成1825.3.3影響因素1845.3.4適用性1875.3.5改進技術工藝1875.4化學氧化技術1905.4.1技術概要1905.4.2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1915.4.3影響因素1925.4.4常用氧化劑1935.4.5適用性1955.5溶劑萃取技術1955.5.1基本原理1955.5.2系統構成1975.5.3影響因素1975.5.4適用性1975.5.5工藝舉例1995.6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1995.6.1基本原理2005.6.2常用系統2025.6.3影響因素2045.6.4固化/穩(wěn)定化工藝2055.6.5技術應用2065.6.6固化/穩(wěn)定化優(yōu)缺點2095.7熱脫附技術2095.7.1基本原理2105.7.2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2125.7.3影響因素2135.7.4適用性2145.7.5熱脫附技術的工程應用2145.8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2145.8.1基本原理2145.8.2系統構成和主要設備2155.8.3影響因素2155.8.4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工藝2165.8.5技術應用2175.9其他物理化學修復技術2175.9.1物理分離技術2175.9.2阻隔填埋技術2195.9.3可滲透反應墻技術220參考文獻221第6章污染土壤生物修復2236.1 生物修復簡介2236.2 微生物修復2256.2.1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2266.2.2有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2316.3植物修復2416.3.1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2426.3.2有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250參考文獻256第7章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實施與管理2597.1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實施的特點與影響因素2597.1.1修復工程實施的特點2597.1.2修復工程實施的影響因素2607.2修復工程實施流程與工作內容2617.2.1實施流程2617.2.2工作內容2637.3土壤修復工程技術篩選及方案制訂2787.3.1目的及意義2787.3.2基本原則2787.3.3工作程序和內容2797.3.4確定修復策略及修復模式2807.3.5修復技術篩選與評估2827.3.6形成修復技術備選方案與方案比選2967.3.7制訂環(huán)境管理計劃3097.3.8編制修復方案3107.4土壤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儀器設備3117.4.1現場檢測儀器設備3117.4.2實驗室儀器設備3147.4.3工程修復設備3227.5土壤修復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藥劑3347.5.1穩(wěn)定固化藥劑3347.5.2化學淋洗藥劑3357.5.3化學氧化還原藥劑3367.5.4生物修復藥劑3367.6土壤修復工程項目管理3387.6.1項目組織結構3387.6.2施工組織及過程管理3387.6.3安全保障3427.6.4二次污染控制3427.6.5監(jiān)理3427.7典型案例——廣州某工業(yè)退役地塊固體廢物污染治理項目典型案例3437.7.1項目基本情況3437.7.2場地狀況3447.7.3治理修復3467.7.4修復環(huán)境監(jiān)理3557.7.5修復驗收3587.7.6案例特色3607.7.7案例總結362參考文獻362第8章展望3648.1我國土壤修復行業(yè)面臨的主要問題3648.1.1土壤污染詳細情況有待進一步摸清3648.1.2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規(guī)、標準亟須完善3648.1.3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究基礎薄弱3648.1.4土壤污染修復設備化、工程化、產業(yè)化研究滯后3658.1.5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資金不明確3658.1.6土壤環(huán)境保護管理體制不完善3658.1.7土壤環(huán)境保護產業(yè)化鏈條尚未形成3658.2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局限性3658.3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發(fā)展趨勢3678.3.1向綠色與環(huán)境友好的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發(fā)展3678.3.2從單項向協同、聯合的土壤綜合修復技術發(fā)展3678.3.3從異位向原位的土壤修復技術發(fā)展3678.3.4基于環(huán)境功能修復材料的土壤修復技術發(fā)展3688.3.5基于設備化的快速場地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發(fā)展3688.3.6從土壤修復向土壤水體聯合修復3688.3.7從點源污染場地修復向流域生態(tài)修復發(fā)展3688.3.8土壤修復決策支持系統及后評估技術發(fā)展3698.4我國污染土壤修復商業(yè)模式建議3698.4.1第三方治理和PPP模式3698.4.2幾種土壤修復商業(yè)模式建議3698.5我國土壤修復行業(yè)代表性單位介紹3718.5.1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3728.5.2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728.5.3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土壤污染與控制研究室3728.5.4上海市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與土壤環(huán)境研究所3738.5.5武漢都市環(huán)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738.5.6北京建工環(huán)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3748.5.7中節(jié)能大地環(huán)境修復有限公司3748.5.8上田環(huán)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3748.6我國土壤修復工作展望375參考文獻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