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體育的基點,也是教育的基點。什么是身體?為什么會如此認知身體?本體性追問可以撥開現象的迷霧而接近真理。因此,這些基本問題的厘定,決定著我們如何認識體育教育和好地改善它。近代以來身體成為了施加現代性影響的主要場域和中國現代性發(fā)展的源泉,種種矛盾體驗塑造我們對身體與體育教育的理解和判斷?!墩撋眢w與體育教育》以身體為邏輯起點,探討身體與體育教育關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得出以下結論。1.近代以來,古代中國傳統(tǒng)的身心統(tǒng)一理論逐漸被身心二分及在其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身一心一社”觀念所替代。身體改造一度與國民性的改造連接起來。身體控制由自我約束轉向制度倫理約束與規(guī)制。傳統(tǒng)士大夫以“修身為本”的道德修養(yǎng)實踐方法逐漸被現代性的科層性、格式化教育體系所取代。2.近現代中國,二元論身體觀的統(tǒng)治是導致“身體教育”的目標主要圍繞“身體”(與精神相對)的器質性增強與提高其表現力的主要原因。新中國成立后體育教育中的身體認知基本延續(xù)了身心二分的哲學脈絡,形成了體質教育、技能教育的工具性身體主線。3.二元論身體觀是造成體育科學研究中“隱身”與“缺席”的主要原因?!半[身”的體育科學研究,使身體呈現“缺席”狀態(tài),導致了體育教育主體的迷失和自我解構。4.“生命態(tài)身體”是體育教育的主體對象?!绑w驗(感覺、情感)”是“生命態(tài)身體”的核心要素。5.體育教育中的快樂可以概括為“荷爾蒙一自由一反思”的結構,其本質是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生理一心理一精神”過程。6.“行動必須先于思維,習慣必須先于意志中喚起思維的能力”是體育教育的指導性原理之一。7.互動儀式鏈理論模型是一種體育教育中溝通“身一心一社”三維的實用方式并成為一種以實用主義思考體育教育的思想源泉,對如何實現新課標“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要求提供了一個有效理論工具。8.以體育教學情境中身體互動的“雙鏈結構理論”為基礎,可以豐富體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并可建構有實踐意義的體育教育學科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