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何“辨識”風險
1.1 常用風險辨識方法
1.2 如何選擇辨識方法
1.3 做好辨識前的準備工作
1.4 根據危害因素特征辨識風險
1.5 根據事故、事件類型辨識風險
1.6 傳統(tǒng)業(yè)務活動的危害因素辨識
1.7 新型業(yè)務活動的危害因素辨識
1.8 多時態(tài)、多狀態(tài)、多角度、全方位辨識危害因素
1.9 動員全體員工參與危害因素的辨識
拓展案例:危害因素辨識示例
延伸閱讀:源頭類危害因素與衍生類危害因素
第2章 如何“評估”風險
2.1 對危害因素進行分級、排序
2.2 剝離低風險和發(fā)現(xiàn)高風險危害因素
2.3 “二拉平”評判原則的應用
2.4 注重風險評估的可能性與嚴重性
2.5 風險評價應該注意的準則
2.6 風險評價的注意事項
拓展案例:常用風險評估方法介紹
延伸閱讀:風險評估方法的比選
第3章 如何“化解”風險
3.1 風險削減與控制的原則
3.2 風險防控策略
3.3 奶酪模型與防控措施
3.4 風險防控措施的層級
3.5 選擇風險防控措施類型
3.6 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的注意事項
3.7 小事故、未遂事故風險的防控
3.8 致命性事故風險的防控
3.9 災難性事故風險的防控
拓展案例:事故發(fā)生的機理
延伸閱讀:事故發(fā)生的特點
第4章 如何“控制”風險
4.1 三類危險源劃分的背景意義
4.2 重新劃分三類危險源
4.3 科學的事故防控模式
4.4 傳統(tǒng)安全管理下的事故防控模式
4.5 事故防控宏觀模型的構建
4.6 事故防控微觀模型(“3×3”模型)的構建
4.7 風險防控方法——蝴蝶結模型
4.8 安全文化與安全文化建設
拓展閱讀1:風險的宏觀方面原因
拓展閱讀2:風險的微觀方面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