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在西方思想的核心領域:形而上學的內在發(fā)展邏輯中探尋美學學科的本質性起源,具有“學科考古”和思想探源的意義。作者將美學得以萌生的理論關節(jié)點定位在形而上學向后形而上學的思想轉變中,在這兩者的彈性對峙中,為美學的產生搭建起富有張力的思想舞臺。本著對美學的批判性本質特征與形而上學之既鉗制思想又激活思想的深層辯證性這兩者同時做出映照式闡發(fā),從而一方面,為美學學科建構起思辨性的骨骼;另一方面,在美學這門訴諸感性愉悅的現代性學科中,為西方思想的自反性賦彩塑形。 尼采和海德格爾各自形而上學立場中的矛盾性,在本著中被置于形而上學自我建構與自我反對的辯證旋渦中,以思想樣本的方式凸顯了美學學科的悖論性。西方近現代其他重要思想家(鮑姆伽登、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哈貝馬斯、阿多諾、維爾默、韋爾施等)圍繞形而上學問題展開的理論辯難,也在本著中得到概要性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