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書》的由來: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教會了三個王子統(tǒng)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等等》《已經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作為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 《五卷書》不僅用于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并用于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五卷書》一直以來以其在印度文學史上的影響著稱于世,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占據著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范圍內也影響深遠。季羨林曾經評價《五卷書》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至多。但論到真正對民眾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書中并附由巴列維文轉譯的阿拉伯文譯本插圖,樸拙可愛,頗具異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