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代經濟學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基于實驗方法研究經濟行為。經典博弈論已經把一些博弈實驗發(fā)現的行為心理因素引入標準博弈分析框架,逐漸形成了基于實驗證據和行為心理因素的行為博弈論。最近幾年,經典契約理論也開始吸收一些行為心理因素,把自利偏好之外的一些心理偏好納入標準委托-代理框架設計更符合實踐的報酬契約,基于實驗證據和行為心理因素的行為契約理論已現雛形。行為經濟學修改傳統(tǒng)的理性人假設的效用函數,代之以新的基于行為經濟學實驗結果的含有公平目標的新的效用函數,在此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引入涉他偏好的博弈論體系,從而獲得了“公平均衡”,在行為經濟學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契約理論。與傳統(tǒng)契約理論相比,新理論契約雙方的利益都有所提高,取得了雙贏。這就是說,公平與效率是不矛盾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再是過去所說的替代關系,而是互補的或者說是并行不悖的關系。面對這種結果,即使是傳統(tǒng)經濟學家,也應該選擇公平,雖然這對于他們而言,似乎是不可思議的。《涉他偏好下激勵機制的設計與應用》正是以此為切入點,討論激勵機制問題,試圖尋找公平與效率共存的理性基礎,研究社會經濟利益主體在經濟交往中合作互惠關系的建立以及和諧勞動關系的產生,并試圖解釋一些普遍存在但不能為傳統(tǒng)經濟學所解釋的經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