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中國戲劇

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中國戲劇

歷史與現(xiàn)實中的中國戲劇

定 價:¥78.00

作 者: 朱恒夫 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7749670 出版時間: 2016-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0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作為一個將自己的命運托付給民族戲劇的人來說,了解民族戲劇的歷史、關注它的現(xiàn)狀和探索其振興的途徑是應有之義,然而,能夠讓我經(jīng)常觀摩到各種戲劇演出、安下心來思考問題并將陋見公布于世,則要感謝中央政府對民族傳統(tǒng)戲劇的高度重視,感謝師友同道的切磋商討,感謝《藝術百家》、《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民間文化論壇》等重要雜志及學苑出版社提供發(fā)表平臺,也感謝內(nèi)人給我平和的家庭環(huán)境

作者簡介

  朱恒夫,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藝術論叢》主編、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戲曲學會副會長、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儺戲劇本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等學術職務。主持過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獲得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著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出版有《目連戲研究》、《宋明理學與古代小說》、《戲曲的當代解讀》、《中國京昆》、《論戲曲的歷史與藝術》、《灘簧考論》、強中國戲曲美學》、《中國儺戲劇本集成》、《昆曲美學》、《城市化進程中戲曲傳承與發(fā)展研究》、《后六十種曲》等多部著作。

圖書目錄

弁言
祭祀性戲劇論衡
面具:文明與藝術的符號
物化信仰的遺存——中國當代儺面具概論
論中國巫儺活動中性事表演的文化內(nèi)涵
論中國民間儀式與儀式劇
論家族儺祭——以臨武縣大沖鄉(xiāng)油灣村王氏家族的儺祭為例
喇嘛與藏戲
祭祀·祈禱·娛樂——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戲調(diào)查
戲劇發(fā)展探索
論戲曲劇種的定義與明清以來的種劇
明刊《滿天春》所載戲文略論
論淮劇的發(fā)生發(fā)展之路——民間歌舞萌發(fā)、成熟劇種哺育、都市文化熏陶
論梆子腔在秦地之外的傳播
曲劇二題
清異平署皮黃劇目《戲鳳》中的正德皇帝
淺談蘇灘中的《牡丹亭》
民國十八年一月七日《申報》上的灘簧信息的價值
論戲曲、宣卷的《何文秀》文本空間與時代、地域之關系
百戲之祖的昆曲,美在何處一一在揚州大學文學院的演講
俄羅斯戲劇在中國的傳播
演唱藝術評析
論戲曲表演中的“絕活”
關于“老戲老演,老演老戲”的思考
將“丑角”演出藝術性來
“五更”曲考論
走近梅蘭芳
也論昆曲與梅蘭芳
論上海評論界早期對梅蘭芳的評價
戲曲傳承路徑
戲曲音樂改革的方向:時代性、民族性和程式性
論新加坡傳承、發(fā)展戲曲的經(jīng)驗
論長江三角洲地區(qū)作為文藝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特色與保護傳承方略
危機中抓機遇絕地處求生存——地方戲發(fā)展八誡
我國中小學戲曲教育的現(xiàn)狀與展望
我國戲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得失平議
我國小學的傳統(tǒng)戲曲教育——昆山市、江陰市與雙流縣小學開設戲曲興趣班
的調(diào)查報告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