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轉化分析法的統(tǒng)計學基礎
1.1 導言
1.2 模型與方法
1.2.1 F衡試驗設計及其統(tǒng)計分析模型
1.2.2 平衡試驗數據的產生
1.2.3 非平衡試驗數據的產生及統(tǒng)計分析
1.2.4 試驗數據的轉化分析法
1.2.5 Monte Carlo模擬數據分析結果的評價
1.3 結果與分析
1.3.1 五個試驗中,互作項負的方差頻率
1.3.2 幾個參數效益的比較
1.3.3 轉化對遺傳力大小的影響
1.4 小結
第2章 使用本程序軟件必備的M語言知識
2.1 數組的建立及其變化操作
2.2 矩陣的合并
2.3 矩陣的剖分與子矩陣的合并
2.4 稀疏矩陣及其與普通矩陣間的聯系
2.5 數組的加減乘除運算
2.6 數組的復雜運算
2.7 矩陣的統(tǒng)計分析
2.8 矩陣與行列式間的關系
2.9 矩陣的開方與平方運算
2.10 M語言中的編程語句
2.11 符號變量的計算
2.12 符號矩陣的運算
2.13 特定分布矩陣的產生
2.14 精度控制與結果輸出
第3章 MLAP程序軟件的內容簡介和軟件的使用
3.1 程序軟件MLAP研發(fā)的意義
3.2 軟件的總體設計
3.2.1 軟件的總體流程圖和描述
3.2.2 MLAP的需求信息
3.3 本軟件的功能和特點
3.3.1 本軟件的功能
3.3.2 本軟件的特點
3.4 軟件的使用
第4章 林木遺傳育種中若干試驗類型的M語言程序
4.1 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不平衡資料的分析方法
4.1.1 單因素類內觀察值不等的方差分析線性模型
4.1.2 不平衡數據處理程序
4.2 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數據的轉化分析法
4.2.1 求因子的離差平方和
4.2.2 求方差分量
4.2.3 對全同胞家系進行F檢驗
4.3 兩因素有眾多重復次數且不平衡的方差分析程序
4.3.1 統(tǒng)計模型
4.3.2 求方差分量
4.3.3 主效因子的顯著性F檢驗
4.4 三階巢式設計非平衡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
4.4.1 統(tǒng)計模型
4.4.2 方差分析程序
4.4.3 求期望均方系數
4.4.4 求各因子的方差分量程序
4.4.5 各參試因子的F檢驗
4.5 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的析因設計數據的方差分析程序
4.5.1 求因子均方
4.5.2 求期望均方系數和方差分量
4.5.3 主要因子的F檢驗
4.6 四階巢式設計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數據的分析程序
4.6.1 四階巢式設計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數據分析的統(tǒng)計模型
4.6.2 四階巢式設計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數據的分析程序
4.6.3 自由度及均方求算
4.6.4 求因子系數和方差分量
4.6.5 因子的顯著性F檢驗
4.7 采用MINQUE(1)處理雙列雜交數據
4.7.1 矩陣模型(全雙列交配設計Griffing Ⅲ)
4.7.2 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全雙交配試驗數據處理程序
4.7.3 不平衡的半雙列交配設計單點試驗(著重研究母本效應的大小)
4.7.4 不平衡、不規(guī)則的半雙列雜交試驗數據的處理(不考慮父母效應)
4.8 兩水平雜交試驗不規(guī)則、不平衡試驗資料的處理程序
4.8.1 試驗簡介
4.8.2 兩水平雜交試驗資料的處理技術
4.8.3 方差分析基礎上的MINQUE(1)法
4.9 遺傳相關和選擇指數程序
4.9.1 同一試驗設計的數據協(xié)方差分析程序
4.9.2 方差一協(xié)方差矩陣建立
4.9.3 相關系數的計算
4.9.4 計算選擇指數
4.9.5 通徑分析程序
4.10 親本育種值和子代個體育種值
4.10.1 單點單親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試驗資料的育種值分析程序
4.10.2 多點單親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試驗資料的親本育種值分析程序
4.10.3 林木全同胞子代試驗資料的個體育種值
4.11 品種穩(wěn)定性分析法(幾何法)
4.11.1 多點試驗的數據采集
4.11.2 參試品種的均值、變異系數和成活率計算程序
4.11.3 參試品種材積的穩(wěn)定性分析程序
4.11.4 參試品種木材比重的穩(wěn)定性分析程序
4.12 其他
4.12.1 林木田間試驗中多地點區(qū)試不平衡資料的分析方法
4.12.2 關于多年度試驗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方法
4.12.3 林木多父本雜交不平衡試驗數據的分析技術
第5章 試驗模型選擇、數據采集和不平衡數據分析技巧
5.1 單因素隨機試驗設計不平衡數據的方差分析法數據輸入格式
5.1.1 單因素類內觀察值不等的方差分析線性模型
5.1.2 不平衡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的典型資料
5.2 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的線性模型和不平衡數據的采集格式
5.2.1 轉化后的線性模型
5.2.2 不平衡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的典型資料
5.3 兩因素有眾多重復次數且不平衡模型分析時數據采集格式
5.3.1 不平衡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模型
5.3.2 不平衡數據的典型資料
5.4 三階平衡不平衡巢式設計的線性模型和數據采集格式
5.4.1 轉化后的線性模型
5.4.2 轉化后的數據采集格式
5.5 兩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線性模型及不平衡數據的采集格式
5.5.1 轉化后的線性模型
5.5.2 兩因素隨區(qū)組試驗不平衡資料的采集格式
5.6 四階平衡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巢式設計的線性模型及數據采集格式
5.6.1 轉化后的線性模型
5.6.2 轉化后不平衡、不規(guī)則試驗數據的采集
5.7 林木雙歹0雜交試驗中的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的模型與試驗數據格式
5.7.1 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雙列雜交的線性模型
5.7.2 線性模型的矩陣表達式
5.7.3 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雙列雜交數據格式的采集
5.8 關于試驗數據不平衡時性狀間的協(xié)方差分析的數據采集
5.8.1 單因素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不平衡資料的協(xié)方差分析的數據采集
5.8.2 轉化后的協(xié)方差線性模型
5.9 林木兩水平雜交試驗數據處理的模型選擇和分析技術
5.9.1 林木兩水平雜交試驗的模型選擇
5.9.2 林木兩水平雜交試驗數據處理的分析技術
5.10 品種多地點區(qū)域化試驗資料的分析技術
5.11 林木遺傳育種試驗中非平衡試驗資料的處理技術
5.11.1 多地點的林木田間子代試驗資料處理理論與技術
5.11.2 綜合數據處理的線性模型
5.11.3 關于多年度試驗數據的統(tǒng)計處理技術
5.12 試驗數據不平衡時性狀間的遺傳相關分析技術
5.12.1 相關系數的計算
5.12.2 單因素完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不平衡時的指數選擇理論
5.12.3 約束選擇指數
5.13 運用最佳線性預測理論評價育種值的分析技術
5.13.1 單點單親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試驗資料的育種值分析
5.13.2 親本育種值的評價
5.13.3 個體育種值的預測
5.13.4 多點單親家系自由授粉子代試驗資料的育種值分析
5.14 林木全同胞子代試驗資料的個體育種值的估算技術
5.14.1 林木雙列雜交設計的非平衡試驗資料的遺傳方差分量估計
5.14.2 林木雜交設計非平衡試驗資料各因子效應的BLUP估計
5.14.3 林木雙列雜交子代林中的個體育種值估計
5.15 多點試驗不平衡數據時林木品種高產性穩(wěn)定性評價技術
5.15.1 林木品種穩(wěn)定性分析的基本資料
5.15.2 林木品種的穩(wěn)定性分析——多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5.15.3 林木優(yōu)良品種穩(wěn)定性分析的步驟
5.16 林木多父本雜交非平衡試驗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技術
5.16.1 田間試驗和非平衡試驗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和技術
5.16.2 分組隨機區(qū)組試驗的非平衡資料的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三階不平衡不規(guī)則的巢式設計試驗數據分析原理及M程序
1.1 各參試因子效應的平方和
1.2 該模型的期望方差結構
1.3 各因子的自由度
1.4 各因子的方差分量系數
1.5 參試因子的方差分量和遺傳力
1.6 林分 家系 個體三水平不平衡、不規(guī)則試驗數據處理M程序
附錄2 析因設計不平衡、規(guī)則不規(guī)則數據的約簡模型分析法
2.1 轉化后的線性模型
2.2 參試因子效應離差平方和的分解
2.3 各參試因子效應的平方和
2.4 期望均方結構
2.5 自由度的分解
2.6 期望均方結構
2.7 各因子效應方差分量的求解遺傳力的計算
2.8 各因子的F檢驗
2.9 主效因子的多重對比
2.10 析因設計的約簡模型的M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