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001
第一章 美國對外政策觀 /011
1.吸取經驗 /015
2.美國首要地位的根源 /016
均勢的變化 /017
美國安全的重新界定 /019
3.美國人的天命觀 /020
權力政治的懷疑論/ 022
作為道德使命的對外政策/ 024
4.自我懷疑、修正主義和社會建構 /028
第一篇 冷戰(zhàn)
第二章 從世界大戰(zhàn)到冷戰(zhàn) /036
1.戰(zhàn)時美國的幻想 /038
2.蘇俄的對外政策觀 /040
蘇俄的背景 /040
蘇聯(lián)因素 /042
3.二戰(zhàn)后蘇俄的擴張/ 044
美蘇差異/ 045
蘇聯(lián)的南進/ 047
4.遏制戰(zhàn)略/ 048
喬治· 凱南與新大戰(zhàn)略/ 050
遏制政策的替代方案/ 052
5.冷戰(zhàn)宣言:“杜魯門主義”/ 055
第三章 遏制:從理論到實踐/ 061
1.經濟和軍事新格局/ 063
布雷頓森林體系/ 064
《國家安全法》/ 066
2.重振西歐盟國/ 067
馬歇爾計劃/ 068
歐盟的根源/ 069
歐洲安全與北約聯(lián)盟/ 071
持續(xù)不斷的柏林沖突/ 072
3.應對東亞革命/ 074
中國革命/ 075
朝鮮熱戰(zhàn)/ 077
4.全球攻勢的國內壓力/ 082
5.艾森豪威爾對外政策的“新貌”/ 083
第四章 南北沖突與越南戰(zhàn)爭/ 089
1.深陷困境的發(fā)展中國家/ 090
2.拉美的地區(qū)沖突/ 097
危地馬拉的軍事政變/ 098
古巴導彈危機/ 101
充滿暴力的智利/ 105
4.越南:遏制的局限/ 106
“ 多米諾骨牌理論”的考驗/ 107
游擊戰(zhàn)的不當行為/ 110
越南的軍事戰(zhàn)場/ 111
國內政治戰(zhàn)場/ 113
美國的戰(zhàn)敗與退卻/ 116
第五章 緩和與世界秩序政治/ 122
1.管理超級大國競爭/ 124
亨利· 基辛格的世界觀/ 125
利用中蘇分裂/ 126
軍控與“聯(lián)系”/ 127
2.卡特的世界秩序觀/ 131
3.中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134
最初的阿以戰(zhàn)爭/ 135
《戴維營協(xié)議》/ 138
4.反制與蘇聯(lián)的強權行為/ 141
尼加拉瓜的桑地諾革命/ 142
伊朗人質危機/ 144
蘇聯(lián)接管阿富汗/ 146
第六章 超級大國對抗的再現(xiàn)/ 150
1.里根的言辭攻勢/ 152
2.美國擴軍/ 154
反對軍控/ 155
《戰(zhàn)略防御計劃》/ 157
3.發(fā)展中國家的“反轉”/ 158
評價里根主義/ 162
伊朗門事件/ 164
4.冷戰(zhàn)后期的聯(lián)盟政治/ 167
波蘭與團結工會的興起/ 167
歐洲的導彈爭論/ 169
5.從對抗到和解/ 170
第七章 冷戰(zhàn)的結束/ 176
1.老布什對蘇聯(lián)解體的管理/ 178
斯大林帝國的解體/ 179
勃列日涅夫警戒部隊的撤離/ 184
穩(wěn)固核均勢/ 186
2.尾聲:蘇聯(lián)解體/ 187
3.蘇聯(lián)解體的原因/ 192
正確看待競爭性觀點/ 192
過度的遏制政策/ 196
最終評價/ 197
第二篇 新世界的“動蕩”
第八章 美國的“單極時刻”/ 202
1.冷戰(zhàn)后的宏愿/ 205
2.美國世界角色的重新討論/ 207
3.克林頓的“地緣經濟”觀/ 211
美國經濟困境的歷程/ 213
克林頓政府的應對之策/ 215
東亞經濟“奇跡”/ 217
4.促進民主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220
民主“擴展”的大戰(zhàn)略/ 221
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支持/ 224
克林頓對外政策的國內挑戰(zhàn)/ 225
第九章 新秩序中的舊沖突/ 231
1.全球碎片化的根源/ 232
2.中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234
波斯灣地區(qū)伊拉克的挑戰(zhàn)/ 235
阿以和平的障礙/ 241
“失敗國家”的困境 /244
索馬里與中非/ 246
海地/ 250
3.南亞的核邊緣政策/ 252
4.地區(qū)危機的教訓/ 255
第十章 變化中的歐洲局勢/ 259
1.西歐:從共同體到聯(lián)盟/ 261
2.東歐民主進程/ 265
3.北約尋求新使命/ 267
4.巴爾干地區(qū)的“種族清洗”/ 271
《代頓協(xié)定》/ 274
科索沃戰(zhàn)爭/ 277
5.重壓下的美俄關系/ 280
改革的內部挑戰(zhàn)/ 281
“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動蕩/ 283
第十一章 戰(zhàn)火中的美國/ 288
1.單極秩序中的張力/ 291
全球化的反彈/ 292
從多邊主義退卻/ 294
2.“神圣恐怖” 威脅的增大/ 297
早期預警及應對/ 298
基地組織的聯(lián)系/ 302
3.劃破早空的恐怖/ 304
4.反恐的內涵/ 306
情報/ 309
外交/ 311
國土安全/ 312
5.首要地位與先發(fā)制人的大戰(zhàn)略/ 314
第十二章 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熱戰(zhàn)/ 321
1.阿富汗戰(zhàn)爭/ 322
冷戰(zhàn)后善意的忽視/ 323
第一階段:推翻塔利班/ 326
第二階段:崎嶇地帶的國家重建/ 328
2.伊拉克戰(zhàn)火再燃/ 330
戰(zhàn)爭的借口/ 332
伊拉克自由行動/ 337
與時間賽跑/ 341
“新的前進之路”/ 344
3.越戰(zhàn)的重現(xiàn)/ 345
第十三章 紛爭的世界/ 352
1.小布什時代的遺產/ 353
民主的國內威脅/ 354
2008 年金融危機/ 358
2.奧巴馬呼吁“革新”/ 362
3.未竟的反恐事業(yè)/ 365
巴基斯坦火藥桶/ 366
目標:本· 拉登/ 369
從伊拉克撤軍/ 373
4.持續(xù)不斷的核擴散威脅/ 374
伊朗對“核權利”的追求/ 375
朝鮮的核邊緣政策/ 377
第十四章 變動中的均勢/ 383
1.單極秩序的裂變/ 385
2.“阿拉伯之春”以及美國的應對之策/ 387
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權更迭/ 390
北約對利比亞的策略/ 392
在中東的蔓延/ 394
3.中國在太平洋的挑戰(zhàn)/ 398
4.俄羅斯和“歐元區(qū)”的奮爭/ 402
5.重新認識美國/ 405
附錄A 二戰(zhàn)后美國歷屆政府/ 411
附錄B 大事年表(1945至2011年)/ 413
附錄C 參考書目/ 434
附錄D 網站精選/ 451
附錄E 美國對外政策的博客精選/ 455
英漢詞語對照表/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