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漢傳佛教的源頭活水
第一節(jié) 佛教創(chuàng)生的背景
一、婆羅門至上
二、吠陀天啟
三、祭祀萬能
第二節(jié) 從喬達摩·悉達多到釋迦牟尼
一、釋迦牟尼的生平
二、合利的含義
三、如來十號
四、佛教的社會關懷
第三節(jié) 原始佛教的主要思想
一、四圣諦
二、十二因緣
三、三法印
第四節(jié) 佛教走出印度
一、阿育王與佛教的對外傳播
二、佛教僧團的分裂
第五節(jié) 菩薩的心量
一、初期大乘佛教的興起
二、中觀派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瑜伽行派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第六節(jié) 密宗化佛教的無奈
第二章 漢傳佛教的歷史脈絡
第一節(jié) 初期傳播與消化吸收
第二節(jié) 開宗立派與三教關系
一、天臺宗
二、華嚴宗
三、三階教
四、三教關系
第三節(jié) 三教融合與經典結藏
一、宋代佛教
二、元代佛教
三、明末四大高僧
四、清代佛教
第三章 佛學的革命:禪與禪宗
第一節(jié) 禪修與前期禪宗
一、印度文化中的禪
二、佛教中的禪
三、早期禪宗的禪法
第二節(jié) 慧能與神秀之爭
一、神秀與慧能的真實關系
二、爭論雙方到底是誰
三、頓漸之爭的地位及偈語的真假
第三節(jié) 花開五葉的輝煌
一、溈仰宗
二、臨濟宗
三、曹洞宗
四、云門宗
五、法眼宗
第四節(jié) 禪宗思想要點
一、即心即佛
二、隨緣任運
第五節(jié) 漢藏頓漸之爭
一、頓漸之爭的背景
二、摩訶衍那的思想與影響
三、頓漸之爭的內容
第六節(jié) 禪宗的圣典與祖庭
一、圣典
二、祖庭
第七節(jié) 清規(guī)與生活
一、百丈清規(guī)的產生
二、百丈清規(guī)的特點
第八節(jié) 禪法的演變
一、文字禪
二、看話禪
三、默照禪
四、念佛禪
第九節(jié) 禪法的現代形態(tài)
一、安祥禪
二、現代禪
三、生活禪
第四章 佛教的普及:凈土與凈土宗
第一節(jié) 凈土思想的印度淵源
一、《梨俱吠陀》及“奧義書”中凈土思想的萌芽
二、《阿含經》和《本生譚》中的凈土思想
三、大乘佛教時期的凈土思想及經典
第二節(jié) 中國凈土思想的早期實踐
一、凈土思想在中國的早期實踐
二、道安與慧遠的凈土信仰
第三節(jié) 凈土宗的成立與發(fā)展
一、曇鸞
二、道綽
三、善導
第四節(jié) 凈土宗的基本思想
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二、凈土宗的佛國觀
三、凈土宗的眾生觀和修行觀
第五節(jié) 日本的凈土宗與凈土真宗
一、源信的凈土宗思想
二、親鸞與凈土真宗
第六節(jié) 凈土宗的圣典與祖庭
一、圣典:“三經一論”與“五經一論”
二、祖庭
第七節(jié) 戒律與生活
一、五戒
二、八關齋戒
三、出家戒
四、菩薩戒
五、懺悔
第五章 漢傳佛教的現代轉型
第一節(jié) 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及其對佛教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楊文會與居士佛教的異軍突起
一、楊文會“獨領風騷”
二、歐陽漸“別調孤談”
三、呂激的“學術提升”
第三節(jié) “人間佛教”的理論探索與社會實踐
一、太虛的“三大革命”
二、印順的“人間佛教”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佛教宗派的復興
第五節(jié) “人間佛教”理念的發(fā)展與實踐
結語
附錄《心經》導讀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