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思輯類[上]
序言
范式篇 為原創(chuàng)學術發(fā)凡請命
原創(chuàng)理性:超越經驗引力和思想史引力
原創(chuàng)法度:關于哲學原創(chuàng)本質、方法和規(guī)范的邏輯分析
知識積累的終點并非原創(chuàng)的自然起點
“學術積累’’探微:哲學史家式閱讀與哲學家式閱讀
哲學史研究不是本真的哲學研究
哲學格調的中國提升:從文本走向存在
解放原創(chuàng);對學術研究中語境依附教條的邏輯批判
零語境思維的權利——被機械的思想史繼承治學模式激發(fā)出來的爭辯
在傳承技藝與原創(chuàng)法度之間
關于哲學本質的一般知識形態(tài)學演繹——為鑒定中國有無哲學做準備
方法的哲學效應
從詩性走向方法:中國傳統(tǒng)思維的當代改造任務
方法澄明與思維效率
中國學術創(chuàng)新的邏輯起點:理論構造標準反思
升華學術性與現(xiàn)實性之間張力的哲學操作制度——關于哲學怎樣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邏輯反思
生活提問與邏輯提問——對“問題意識”健全結構的哲學分析
學術話語“本土化”置疑——世界話語的可能性及其存在形式
引注絕對化扼殺認識革命
一個風險舉動:強迫推行引注式學術研究體例
“中國哲學話語”的學術標準和形成條件
學術范式的分化與學術興亡
走出中國學術的“述而不作”圍城——評《江海學刊》“原創(chuàng)學術空間”欄目的時代價值
老師與大師——中國“學術大師”確認潛規(guī)則的現(xiàn)代破產與未來顯規(guī)則的科學確立
原創(chuàng)講席的缺失與中國學術創(chuàng)新的不足
“歷史”的本真含義與哲學史人物的選擇——獻給過去的與將來的哲學史編者
別思輯類[下]
北斗篇 創(chuàng)新思維的語境指引
可以走向對話的一個哲學僵局——評趙汀陽與張盾關于哲學批判的兩種方案
觀念本體論的方法——對《有限意識批判》的元哲學闡釋
用合理設計的邏輯思維替代現(xiàn)象學方法
重構先驗批判——反擊后現(xiàn)代懷疑主義的一種元哲學籌劃
實現(xiàn)“徹底前提批判”認識要求的邏輯方法
對形而上學構建方法的歷史批判和邏輯再造
破解哲學內部邏輯循環(huán)的一個方案
對心理主義和反心理主義之爭的超越性批判——為意識研究中純
粹哲學分析方法申辯
重構實踐理性批判——籌劃超越道德判斷原則沖突的新倫理學
新鬼篇 哲學建構的哲學史批判效應
消解“主體間性”難題
先驗演繹的正確格式與康德的自然偏離
對康德“概念分析論”敘事結構的邏輯校正
康德理性批判的模糊方法論意識及其邏輯澄清
康德“想象力”概念的思想根源批判
康德為科學形而上學奠基的卑微效用
康德倫理學的方法論缺陷
新哲學的發(fā)現(xiàn):存在是最高貴的謂詞
勾銷“詮釋學循環(huán)”——對當代哲學“詮釋學循環(huán)”立場的批判
道德的邊界:對道德理想主義的一個理論限制
構造關于真善美的純粹先驗批判——對劉士林《苦難美學》的回應、支持和商榷
科學中的美感及其衍生邏輯——問題轉移至意識存在語境后的真善美統(tǒng)一
當代西方正義理論的深層分裂及其哲學根源——以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為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