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為我國傳統學術的核心,是專家學者探求的高深學術,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途徑。經學的基本文本,范圍代有變化,自五經、七經、九經、十二經,至南宋為十三經,經典范圍由此確定。對十三經的解說,以阮元刻《十三經注疏》最為著名,匯集了唐宋官方認可的解經版本,是傳統讀書人研治學問的最基本的讀本。但《十三經注疏》以宋及以前之注疏為主,無法反映后世對經學的研究成果,有些注疏也未必適合初學者研讀,因此,國學大師唐文治先生在掌教無錫國專之時,慨于世風澆薄,經學淪替,于是重新編纂了一套提供給初學者的十三經入門讀本,即是這套《十三經讀本》。本書由陳寶琛、印光法師分別作序,出版后即得到廣泛稱譽,有論者認為足以與阮刻《十三經注疏》相表里。是一套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的十三經入門讀本,對于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重新認識經學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