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介紹了弗洛伊德早期的醫(yī)療實踐。在這期間,他治療了很多中層和中上層階級的女患者,正是這些病人的癔癥性疾病致使他發(fā)展出了精神分析的理論。第2章介紹了弗洛伊德最早的幾本書,以及其中涉及的有關解釋的問題——《釋夢》涉及夢的象征意義,《詼諧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涉及詼諧的意義,而《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則涉及口誤、過失、遺忘的字詞等的意義。弗洛伊德確信,性欲和早期的童年發(fā)展之于神經性疾病以及我們每個人是困擾亦或無憂地長大成人而言的重要性。他的《性欲三論》在1905年發(fā)表,從而給精神分析對于性欲發(fā)展的重視設定了日程,這部分內容會在第3章詳細探討。第4章會討論幾例著名的個案研究,它們均帶有引人眼球的匿名,諸如“狼人”、“鼠人”和“小漢斯”等。這些研究往往看起來更像心理驚悚小說,而非枯燥的醫(yī)學報告。從1910年代中期開始,弗洛伊德便試圖把他的心靈理論系統(tǒng)闡述成一套邏輯連貫的設想或計劃——他假設了“自我”(ego)、“它我”(id)與“超我”(super-ego)三種范疇,以幫助說明他在心靈的不同功能之間看到的分裂。第5章將探討弗洛伊德在其整個事業(yè)生涯中所繪制的不同心靈地圖。直至1939年弗洛伊德逝世以前,他都不斷地在藝術、文學、戰(zhàn)爭、恐懼、精神分析的方法論,乃至文化、社會與宗教的起源等主題上進行寫作。第6章概述了弗洛伊德有關文明與社會的結構的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