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危機應對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2014版)》簡介:形象危機的風險因素繁多、涉及領域繁雜,風險要素與時俱進,風險項之間又密切互動。形象危機的評委們,基于不同評判基點和標尺,對形象危機的研判結果又有差異。這些既導致了形象危機研究的難度,又導致了形象危機應對的艱辛。形象危機主要來源于主體內部問題,經外部傳播,并累積為公眾的負面評價和社會態(tài)度。形象危機應對既取決于主體內部的整改、預防和公關,也取決于媒體傳播的狀況和多元評委的態(tài)度。形象危機應對需內外聯(lián)動,內控與外防相結合。對形象危機進行“分類-分級”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的形象危機有三類:“形象死亡類”影響惡劣,“形象受損類”需科學應對,“形象蒙冤類”應妥善解釋。形象危機分為“低危”“中?!薄案呶!比悾渲猩鐣熑问鹿适切蜗笪C的高危、零容忍風險。2014版的省市形象危機指標體系由公共安全“?!?、社會秩序“亂”、生態(tài)環(huán)境“臟”、公共服務“難”、官員素質“差”5大風險領域構成,并細化形成省市形象危機“風險地圖”。公共安全“危”領域中包括恐怖襲擊致死亡、突發(fā)事件中群死群傷、公共場所死傷風險、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致命傳染病、危害公共安全罪和食品危害、校園血案、醫(yī)院血案7個風險板塊,社會秩序“亂”領域中包括治安秩序“亂”、社會環(huán)境秩序“亂”、經濟秩序“亂”、新聞秩序“亂”4個風險板塊,生態(tài)環(huán)境“臟”包括空氣臟、水臟、土壤問題和生態(tài)破壞4個風險板塊,公共服務“難”包括生活“難”、辦事“難”、出行“難”和維權“難”4個風險板塊,官員素質“差”包括“貪”“瀆”“色”“假”“枉”5個風險板塊。2014版的官員形象危機指標體系由“貪”(貪腐問題)、“瀆”(失職瀆職)、“色”(性丑聞)、“假”(造假問題)、“枉”(作風粗暴)5個風險板塊構成,并細化形成官員形象危機“風險地圖”?!柏潯保ㄘ澑瘑栴})包括貪污受賄、消極腐敗和隱形腐敗3個風險項,“瀆”(失職瀆職)包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決策失誤和慵懶散4個風險項,“色”(性丑聞)包括性丑聞和強奸2個風險項,“假”(造假問題)包括火箭提拔、“被影響”和造假造謠3個風險項,“枉”(作風粗暴)包括暴力執(zhí)法、遭遇暴力抗法和作風粗暴3個風險項。2014版的企業(yè)形象危機指標體系由“物”(企業(yè)產品)、“市”(市場運營)、“管”(企業(yè)內部管理)、“人”(企業(yè)人員)、“社”(社會責任)5個風險板塊構成,并細化形成企業(yè)形象危機的“風險地圖”?!拔铩保ㄆ髽I(yè)產品)包括產品質量問題和產品生產問題2個風險項,“市”(市場運營)包括法律糾紛、壟斷問題、惡性競爭、宣傳問題、定價問題和服務問題5個風險項,“管”(企業(yè)內部管理)包括理財問題、運營問題、員工關系和企業(yè)公共關系4個風險項,“人”(企業(yè)人員)包括老總問題、高管問題和員工問題3個風險項,“社”(社會責任)包括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huán)境責任3個風險項。形象危機的應對,參照2014版“形象危機應對指南”,建議用足“風險地圖”,厘清多元評委關系,科學地分類應對:第一,針對“形象蒙冤”類危機,應結合社會心態(tài),做好“善解冤”;第二,針對“形象死亡”類危機,應緊扣“社會責任事故”,做到“重點改”;第三,針對“形象受損”類危機,應統(tǒng)籌多元責任主體,做好“全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