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錯畫面
1.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同時刊登一組兩則報刊廣告,其中隱藏著兩個五四青年的名字瞿秋白、楊之華,“第一次”由《新青年》一左一右來牽手。
2.瞿秋白作為第一批赴蘇俄采訪的中國新聞記者之一,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楊之華在星期評論社里親身感受到醞釀建黨搖籃的氣氛。
3.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共產黨,這是他毅然選擇“餓鄉(xiāng)紀程”的必然結果;楊之華在上海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曾參與衙前農民協(xié)會成立前期的宣傳鼓動活動。
第二章 愛情歸宿
1.瞿秋白、楊之華的家庭社會背景,父母不和諧的婚姻等有相似之處,也有更多的不同;他倆的筆底下不約而同出現(xiàn)婦女解放的強烈呼聲。
2.瞿秋白的初戀充滿玫瑰色的浪漫情調:楊之華最初的愛情和婚姻是被動的,后期幾乎是大塊灰色基調:最終,悲劇色彩不約而同地降臨在他倆身上。
3.楊之華在上海大學首次聽瞿秋白講課,在校外得到他的熱情幫助;瞿秋白對楊之華說:“我愿意介紹你入黨!”
4.楊之華、瞿秋白和沈劍龍商談比較順利;邵力子主辦的上?!睹駠請蟆愤B續(xù)同時刊登3條啟事:楊之華、瞿秋白結為夫婦……
第三章 秋之白華
1.他倆沒有時間度“蜜月”,全身心投入緊張的工作;瞿秋白在北京見到丁玲,她認識照片上的楊之華。
2.楊之華與女兒終于團圓,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瞿秋白處處表現(xiàn)出慈父的熾熱感情,營造一個完整“家”的氣氛。
3.瞿秋白關注滬西日商紗廠“二月罷工”,前去工作的楊之華每天向他匯報有關情況:一天,楊之華興沖沖地回家,低聲說:“我們勝利了!”
4.“秋華”即“秋之白華”的簡稱,楊之華以此新筆名發(fā)表文章;瞿秋白、楊之華以不同方式紀念孫中山去世。
第四章 五卅熱血
1.瞿秋白、楊之華夫婦的名字同時出現(xiàn)在《警務日報》里;五卅運動爆發(fā),24歲的楊之華擔任上海婦聯(lián)第一任主任。
2.瞿秋白主編《熱血日報》,“熱血”具有多重含義;他倆只有晚上吃飯時才碰面,瞿秋白還堅持要她匯報工人情況。
3.楊之華設法以演劇形式募捐,援助罷工工人;她在上海第一次見到南下避難的鄧穎超:瞿秋白及時總結五卅運動的經驗教訓,很高興看到楊之華不斷地成長。
第五章 新舊聚散
1.瞿秋白與羊牧之重逢,驚喜交織,楊之華也把羊牧之當作“自家人”;第二天早晨,瞿秋白完成《中國國民革命與戴季陶主義》近萬字的長文。
2.蔡和森、向警予之間的感情破裂,楊之華感到很惋惜,特別是“恩師”向警予的離去,頓時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
3.楊之華辭去上海婦聯(lián)主任職務,代理主持中央婦女部工作;瞿秋白赴京參加中央會議,回滬后參加“談判”,很不滿意。
第六章 開拓思路
1.陳碧蘭早年與瞿秋白有接觸,曾見過楊之華;楊之華努力把《中國婦女》辦成全國性的婦女刊物——“指尋全國婦女思想”的陣地。
2.楊之華回家后,得知瞿秋白與郭沫若面談,便邀請郭沫若參加三八婦女節(jié)的集會;瞿秋白離滬赴京開會。
3.瞿秋白因病住院,卻遞給楊之華一張書單,在病房里寫作和思考問題。
第七章 冷靜處理
1.楊之華相識張應春、柳亞子等,應邀參加國民黨左派有關活動:姜長林突然找上門,請示瞿秋白如何處理國民黨右派“接管”問題。
2.楊之華接替上海區(qū)委婦女部主任,參加五卅紀念行動委員會,援助絲廠罷
……
第八章 批判右傾
第九章 革命形象
第十章 漢口爭論
第十一章 轉折時期
第十二章 赤都思考
第十三章 溫馨潤情
第十四章 風雨襲來
第十五章 無奈噩夢
第十六章 親如一家
第十七章 聯(lián)袂譯著
第十八章 傳史佳話
第十九章 冷暖無聲
第二十章 穿越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