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市政工程濱江城市排澇模型

濱江城市排澇模型

濱江城市排澇模型

定 價:¥30.00

作 者: 高成,徐向陽,劉俊 著
出版社: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叢編項: 城市水利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7014775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31 字數:  

內容簡介

  《城市水利叢書:濱江城市排澇模型》著眼于建立適合濱江城市的排澇計算模型,提出了銜接排水標準和排澇標準的方法;建立了產匯流計算模型和管網排水模型,提出了管道通暢度參數;建立了河網計算模型和排澇計算模型,提出了新的排澇計算方法,即蓄水曲線法、節(jié)點控制水位法、泵站邊界試算法;分析了影響排澇模數的主要因子——排澇面積、可調蓄水面率和透水率,建立了排澇模數與這些因子之間的總體定量關系;利用該關系計算得到投資費用最低的最優(yōu)水面率和透水率,為濱江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提供了依據;總結了保持最優(yōu)水面率和透水率的相應措施?!冻鞘兴麉矔簽I江城市排澇模型》可供從事城市水務、城市水文、城市防洪與排澇等相關專業(yè)的研究人員,水利、市政、規(guī)劃等有關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使用和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濱江城市排澇模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濱江城市澇災
1.1.1 濱江城市區(qū)域界定
1.1.2 濱江城市澇災主要特點
1.1.3 濱江城市澇災成因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排澇標準和排水標準銜接
1.2.2 產匯流計算
1.2.3 河網非恒定流計算
1.2.4 排澇計算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設計暴雨分析
2.1 設計暴雨歷時
2.1.1 地面匯流時間
2.1.2 管道匯流時間
2.1.3 河道匯流時間
2.2 次暴雨過程劃分
2.3 設計雨量計算
2.4 設計暴雨時間分布
2.4.1 采用芝加哥公式分配
2.4.2 采用典型暴雨過程分配
2.5 設計暴雨空間分布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排澇標準與排水標準銜接
3.1 設計標準概論
3.2 選樣方法及其設計值間的關系
3.2.1 通用選樣方法
3.2.2 各種選樣方法的特點
3.2.3 各種選樣方法設計值之間的關系
3.3 超定量法與年最大值法重現(xiàn)期關系
3.4 調蓄能力差異下的重現(xiàn)期關系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產匯流模型
4.1 產流理論分析
4.1.1 產流影響因素
4.1.2 下墊面特性
4.1.3 產流計算特點
4.1.4 產流模型設計
4.2 地面匯流理論分析
4.2.1 地面匯流影響因素
4.2.2 地面匯流模型設計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管網匯流模型
5.1 管網排水特性分析
5.1.1 雨水管道水流狀態(tài)
5.1.2 雨水管道水力計算公式
5.1.3 雨水管網水力初始和邊界條件
5.2 管網排水方程推導
5.2.1 連續(xù)性方程
5.2.2 能量方程
5.3 管網匯流模型設計
5.3.1 雨水管道非線性運動波偏微分方程
5.3.2 雨水管道非線性運動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
5.3.3 牛頓迭代逼近法求解有限差分方程
5.4 應用實例
5.4.1 徐匯區(qū)自然概況
5.4.2 徐匯區(qū)防汛工程概況
5.4.3 模型參數分析率定
5.4.4 模擬計算及結果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河網匯流模型
6.1 圣維南方程組的數值求解
6.1.1 Preissmann隱式差分格式
6.1.2 Preissmann格式穩(wěn)定條件和精度
6.1.3 邊界條件
6.2 河網非恒定流水動力學數學模型
6.2.1 外河道計算
6.2.2 內河道計算
6.2.3 環(huán)狀河網的求解步驟
6.2.4 節(jié)點水位方程
6.3 河網概化
6.3.1 基本河道的概化
6.3.2 湖泊的概化
6.3.3 流域面上調蓄作用的概化
6.4 邊界條件
6.4.1 外邊界條件
6.4.2 內邊界條件
6.5 初始條件及露灘處理
6.5.1 初始條件確定
6.5.2 露灘處理方法
6.6 圩區(qū)處理
6.7 應用實例
6.7.1 產匯流模擬
6.7.2 河網概化
6.7.3 設計潮型
6.7.4 邊界條件及防洪控制調度方式
6.7.5 計算方案
6.7.6 計算參數
6.7.7 排澇設計水位計算結果
6.8 本章小結
第7章 泵站排澇流量模型
7.1 當前簡化方法
7.1.1 排澇模數公式推導
7.1.2 圖解法與表解法計算
7.1.3 方法比較
7.1.4 簡化方法的改進
7.2 新計算方法研究
7.2.1 蓄水曲線法
7.2.2 節(jié)點控制水位法
7.2.3 泵站邊界試算法
7.3 應用實例
7.3.1 載體概況
7.3.2 水文計算
7.3.3 蓄水曲線法計算
7.3.4 節(jié)點控制水位法計算
7.3.5 泵站邊界試算法計算
7.4 推薦方法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排澇計算影響因子分析
8.1 影響因子篩選
8.2 排澇模數與各主要影響因子的關系分析
8.2.1 排澇面積變化
8.2.2 可調蓄水面率變化
8.2.3 透水率變化
8.3 排澇模數與各主要影響因子的定量關系估算
8.3.1 模型建立
8.3.2 參數估計
8.4 最優(yōu)水面率與透水率研究
8.4.1 最優(yōu)水面率與透水率計算
8.4.2 保持最優(yōu)水面率與透水率的措施
8.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