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楚國苦縣人,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哲學家,比孔圣人還要大,說出的“老人言”充滿睿智與童心。老子是東方智慧的象征,他的話永葆赤子之心,天真純樸,其無為的思想影響至深,無為亦即無不為,所謂物極必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倍嗌偌覈d衰,無不印證此諍言。讀老子,感悟為人的道理!洞察世界的奧妙!列子,姓列,名御寇,東周威烈王時期人,與鄭繆公同時。據說能御風而行,其學本于黃帝老予,主張清靜無為。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8篇,組成《列子》一書。其中寓言故事102篇,如《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fā)人深思。這些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列子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读凶印返拿科淖?,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吉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