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識讀物2013中國西部法治發(fā)展報告

2013中國西部法治發(fā)展報告

2013中國西部法治發(fā)展報告

定 價:¥48.00

作 者: 劉丹冰,潘皞宇,王鴻貌 編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法律實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855343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84 字數:  

內容簡介

  《2013中國西部法治發(fā)展報告》對《仲裁法》在西部地區(qū)實施近20年的狀況進行調研,不僅有利于評價西部地區(qū)法治發(fā)展狀況,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為中國法治進程留下一個實證樣本。調研圍繞“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機制之作用、功能及社會需求”展開,范圍遍及西部地區(qū),對象中既有一般公眾,也有仲裁員、法官、律師等專業(yè)人士,人數過萬。調研顯示,雖然仲裁在西部地區(qū)具有較大市場需求,但因為在立法與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仲裁功能、作用并未得到應有發(fā)揮。因此,應進一步完善仲裁法律制度,明確仲裁機構的法律地位與屬性,規(guī)范仲裁運行程序,提高公眾的仲裁意識及仲裁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合理界定司法監(jiān)督的界限。

作者簡介

暫缺《2013中國西部法治發(fā)展報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仲裁作用、功能及社會需求綜合調查數據分析報告
一、引言
(一)調研背景與意義
(二)調研方法、過程及對象
二、分析與討論
(一)仲裁在西部地區(qū)的市場需求狀況
(二)受訪者對《仲裁法》及仲裁制度的認知狀況
(三)受訪者對仲裁制度的評價程度
(四)受訪者對仲裁的行為選擇及評價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第二章 公眾對仲裁功能、作用、需求認知與感受的調研報告
一、引言
(一)調研背景
(二)調研對象
二、問卷分析
(一)對爭議解決機制的基本認識
(二)對仲裁制度的基本認識
(三)對我國仲裁實務的認識
三、問題與對策
第三章 仲裁員對仲裁法及實務認識、感受的調研報告
一、引言
二、數據分析與統計
(一)調研樣本基本特征分析
(二)對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機制作用的認識
(三)對仲裁制度及其實施狀況的認識
(四)對仲裁機構和法院關系的認識
三、調研中發(fā)現的問題及對策
(一)影響仲裁業(yè)務拓展的社會公眾問題與對策
(二)仲裁委員會法律屬性不清晰問題與對策
(三)仲裁與訴訟關系不明確問題與對策
(四)仲裁員獨立性與權力界限問題與對策
第四章 法官對仲裁法及實務認識、感受的調研報告
一、引言
(一)調研目的
(二)調研問卷體系概述
(三)問卷內容及預期目標
二、調研數據量化分析及研究
(一)對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機制作用的認識
(二)對仲裁制度的認識
(三)實務中訴訟與仲裁的關系
三、調研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調研結論
(二)對策建議
第五章 律師對仲裁法及實務認識、感受的調研報告
一、導言
(一)調研目的與意義
(二)調研對象及其特征
(三)調查方法
二、對仲裁作為爭議解決機制作用的認識
(一)對爭議解決方式公正與效率的認識
(二)對仲裁解決爭議優(yōu)勢與劣勢的認識
(三)對仲裁在我國整個民事糾紛解決機制中作用的認識
(四)對我國仲裁制度發(fā)展制約因素的認識
三、對仲裁制度及其實施狀況的認識
(一)對仲裁委員會法律地位的理解
(二)對仲裁受案范圍的看法
(三)對仲裁協議有效要件的認識
(四)仲裁制度實施狀況的調查
四、對仲裁機構和法院關系的認識
(一)法院對仲裁的支持
(二)法院對仲裁的監(jiān)督
(三)法院對仲裁的影響
(四)國內外仲裁司法監(jiān)督的“雙軌制”
五、問題與對策
(一)仲裁員素質較低問題與對策
(二)仲裁機構獨立性不夠問題與對策
(三)“仲裁訴訟化”問題與對策
(四)仲裁模式單一問題與對策
(五)仲裁司法監(jiān)督與支持不合理問題及對策
下篇 專題研究篇
第六章 試論中國民商事仲裁法律制度演進中的政府作用――基于“仲裁行政化”的專題調研
一、引言
(一)調研背景與意義
(二)調研萬法
(三)調研的時間跨度與范圍
二、對仲裁機構與政府關系現狀的認識與調查
(一)對仲裁機構與政府關系一般認識的問卷分析
(二)仲裁機構與政府關系的網絡調查分析
(三)政府推動是中國民商事仲裁制度得以建立與發(fā)展的關鍵
三、中國“仲裁行政化”的歷史淵源與現實選擇
(一)中國仲裁法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屬于強制性制度變遷范疇
(二)路徑依賴決定中國民商事仲裁具有“行政化”特征
(三)政府作用在民商事仲裁制度演進(變遷)中的利弊分析
四、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不為”和“有所為”
(一)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不為”
(二)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為”
第七章 仲裁的道德基礎與道德訴求
一、仲裁成因的道德基礎
二、仲裁過程的道德效應
三、仲裁人的道德使命
(一)全力塑造仲裁人的職業(yè)形象
(二)著力強化仲裁過程的道德引導
(三)理性審視仲裁選擇的價值導向
第八章 仲裁治理性質探析――兼論我國仲裁制度的完善
一、治理的內涵界定與類型劃分
二、仲裁自主性的理論分析與歷史證成
(一)自主治理與仲裁運行機理的契合
(二)仲裁自主性的發(fā)展歷史
三、我國仲裁制度自主性的不足
(一)仲裁機構的行政化色彩濃厚
(二)仲裁訴訟化傾向嚴重
(三)臨時仲裁制度缺位
四、我國仲裁制度自主性的加強
(一)淡化仲裁機構的行政化
(二)適當設定仲裁司法監(jiān)督的內容和范圍
(三)確立臨時仲裁制度
第九章 試論仲裁制度發(fā)展的環(huán)境要素
一、仲裁制度環(huán)境要素的構成及作用
二、仲裁制度環(huán)境要素的現狀與問題
三、仲裁制度環(huán)境要素的培植與優(yōu)化
第十章 仲裁調解制度基本問題探析
一、引言
二、調解制度介紹
三、仲裁調解的基本規(guī)則
(一)仲裁調解的當事人主導規(guī)則
(二)仲裁調解員的中立規(guī)則
(三)仲裁調解的保密規(guī)則
四、仲裁調解員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一)平和、鎮(zhèn)定而積極
(二)富有耐心和堅持
(三)敏銳的洞察力
五、仲裁調解員的權限
(一)輔助型調解
(二)評價型調解
(三)輔助型與評價型調解的沖突與融合
六、結語
第十一章 勞動仲裁:民商事仲裁制度的“孿生兄弟”
一、引言
二、民商事仲裁與勞動仲裁的區(qū)別
(一)概念與特征不同
(二)調整范圍及當事人的主體地位不同
(三)受案方式不同
(四)管轄權不同
(五)審理機制不同
(六)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組成不同
三、我國勞動仲裁的歷史演變及其與民商事仲裁制度的交互性
(一)勞動仲裁制度的建立與中斷
(二)勞動仲裁制度的恢復與發(fā)展
(三)我國民商事仲裁制度的恢復和發(fā)展
四、完善勞動仲裁制度的思考
(一)建立獨立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
(二)建立“或裁或審、各自終局”的勞動爭議處理體制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