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理論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

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

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

定 價:¥25.00

作 者: 郟而慷 著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3949586 出版時間: 2013-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86 字數:  

內容簡介

  《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貝多芬為例》在符合作品本質屬性的前提下,演奏音響中應該具有“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說,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作者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具體研究對象。運用現象學的理論成果,從現象學的角度出發(fā),探究“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演奏過程中的生成機制。認為,“忠實性”同時存在于普遍性、特殊性、個別性三個層次上。動態(tài)地看,每一次對作品的正確認識中都含有三個層次;音樂作品的本質屬性在歷時性中的變化,這一事實本身就意味著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具有主體間性的理解結果中的差異生成了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演奏主體把理解結果予以具體化,生成了可以讓人們感知的“創(chuàng)造性”。靜態(tài)地看,三個層次上的“創(chuàng)造性”同時體現在每一次符合作品本質屬性的音響中,動態(tài)地看,“創(chuàng)造性”在“現在”理解中生成。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理解中生成,相互滲透、融合,并體現在音響中。

作者簡介

暫缺《論音樂演繹的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關于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問題的基本認識
二、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1、關于“忠實”問題
2、關于“創(chuàng)造”問題
3、存在的問題
三、本課題研究設想
第一章 音樂作品的表象分析
一、作為信息表象的樂譜
1、曲式分析
2、《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二、作為潛在表象的創(chuàng)作背景
1、創(chuàng)作背景考察
2、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品內涵的關系
3、創(chuàng)作背景對于認識作品內涵的實際價值
三、作為直觀表象的音響
1、演繹簡史
2、不同的音響
小結
第二章 忠實性生成研究
一、從普通語言到音樂語言
1、普通語言
2、音樂語言
A、“抽象的具象”
B、異質異構多一同態(tài)對應
3、對音樂語言的理解
二、音樂作品的再現意義與表現意義
1、音樂作品的再現意義
2、音樂作品的表現意義及其與再現意義的融合
3、語境生成具體關系——意義
三、音樂作品的“文本”
1、“原作”是“無”,“文本”是“徼”
2、文本的三個層次
3、“文本”概念的層次轉換
4、“文本”的歷時性
小結
第三章 創(chuàng)造性生成研究
一、不同演奏版本的考察
二、創(chuàng)造性的必然存在
1、(音響)形式美的生命特征——偏離與回歸
2、不同音響中的“具體同一性”
三、演奏者的境界
1、作為先入之見的境界內容
2、境界內容的體現——個別性文本
3、個別性文本作為“現在”
四、創(chuàng)造性的生成過程——選擇與建構
1、內化過程中的選擇與建構
2、外化過程中的選擇與建構
小結
結論
一、音樂演繹中的“殊途同歸”與“同途殊歸”
二、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生成的出發(fā)點——理解
三、“意義”和音響表象的辯證統(tǒng)一——“存在”與“存在者”
四、關于忠實性的可信性驗證——本質還原
五、忠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六、關于音樂演繹中的相對性問題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