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終于如釋重負。抬頭望了一眼窗外,不由得癡了:EagleHeights明凈的藍天下,一只蒼鷹孤兀地盤旋著。碧波蕩漾的Mendota湖倒映出層林盡染的秋色。幾點白帆在森林與水面交接的盡頭若隱若現(xiàn)……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氣。麥迪遜的秋天原是這般靜謐迷人!記得那是2007年,也是秋日的一個下午,恩師曹之先生親自登門,約請我為他主編的《中國圖書文化史叢書》撰寫一部關于中國古代圖書著作權的書稿。說實話,著作權這樣一個法學命題,在我一個研習文獻學和出版史的人而言,并不是一個熟悉的領域,因此不免有些躊躇。但先生殷殷之情,豈忍推諉。好在“中國圖書文化史”這樣一個主題讓我心里有了一點底,四年光景也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其間筆者家里變故不斷:妻子遠赴莫斯科訪學,岳母大人罹病去世,小兒沐之因骨折先后兩次手術,本人又外出上海參加英語培訓近半年,后又輾轉來uw—Madison做訪問學者。就這樣,書稿和孩子跟著我,從武漢出發(fā),沿著鎮(zhèn)江、上海,又繞道宜春、北京,最后一路來到了美國的麥迪遜。記得孩子拖著病體寄養(yǎng)在鎮(zhèn)江的半年里,幾乎每個周末我都要在往返上海和鎮(zhèn)江的動車上顛簸好幾個小時。可無論是在列車上,還是在孩子的病房里,我的背包里總少不了一樣東西——手提電腦。就是在這樣一種顛沛流離的環(huán)境中,書稿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不過,相對集中的寫作時段還是有兩個:一是2010年暑假在宜春;二是2011年上半年在麥城。以上是對本書成書經過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