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技術部門的設置
1.1 技術部門的職能
1.1.1 產品研發(fā)部的職能
1.1.2 生產技術部的職能
1.1.3 設備管理部的職能
1.2 部門和崗位設置原則
1.3 推薦幾種技術部門的設置形式
1.4 技術部門內的組織結構與崗位設置
1.4.1 技術部門內的組織結構
1.4.2 技術部門崗位圖
1.5 技術部門崗位描述
1.5.1 產品研發(fā)部崗位描述
1.5.2 生產技術部崗位描述
1.5.3 設備管理部崗位描述
案例1.1:產品研發(fā)部經理崗位說明書
案例1.2:產品研發(fā)部結構工程師崗位說明書
案例1.3:產品研發(fā)部電子工程師崗位說明書
案例1.4:生產技術部經理崗位說明書
案例1.5:生產技術部工藝工程師崗位說明書
案例1.6:生產技術部現場工程師(PE)崗位說明書
案例1.7:設備管理部經理崗位說明書
案例1.8:設備管理部設備維護工程師崗位說明書
案例1.9:設備管理部電氣維護工程師崗位說明書
第2章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流程
2.1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的含義
2.1.1 廣義的新產品設計和開發(fā)
2.1.2 狹義的產品設計和開發(fā)
2.2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的基本階段
2.2.1 一般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的基本階段
2.2.2 APQP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的基本階段
2.3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的基本原則
2.4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流程
2.4.1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流程(適用于批量生產產品)
案例2.1:自主研發(fā)的批量生產產品的設計和開發(fā)流程
2.4.2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流程(適用于小批量生產產品)
案例2.2:自主研發(fā)的小批量生產產品的設計和開發(fā)流程
2.4.3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流程(適用于一次性生產的合同產品)
案例2.3:一次性生產的合同產品的設計和開發(fā)流程
2.5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中各部門的職責
2.5.1 產品開發(fā)小組
2.5.2 各部門的職責
2.5.3 職責表與職責矩陣
案例2.4:產品開發(fā)小組職責矩陣圖
2.6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計劃的制訂與跟進
案例2.5:產品設計和開發(fā)計劃書
案例2.6:產品設計和開發(fā)計劃跟進表
2.7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程序文件實例
案例2.7: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控制程序(實例1)
案例2.8:產品設計和開發(fā)控制程序(實例2)
第3章 產品設計和開發(fā)各階段的工作要點
3.1 決策階段工作要點
3.1.1 決策階段的輸入
3.1.2 決策階段的輸出
案例3.1:產品立項可行性分析報告
案例3.2:產品開發(fā)項目建議書
案例3.3:產品設計和開發(fā)任務書(產品保證計劃)
3.2 設計階段工作要點
3.2.1 設計階段的輸入
3.2.2 設計階段的輸出
案例3.4:設計方案說明書
案例3.5:(方案)設計評審報告
案例3.6:(技術)設計評審報告
案例3.7: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實例)
3.3 試制階段工作要點
3.3.1 樣機試制階段的工作
案例3.8:樣機鑒定報告
3.3.2 小批試制——工藝設計階段的工作
案例3.9:(工藝方案)設計評審報告
案例3.10:潛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實例)
案例3.11:工藝(過程)設計和開發(fā)階段總結評審報告
3.3.3 小批試制——現場試制階段的工作
案例3.12:小批試制總結報告
案例3.13:產品定型鑒定報告
3.4 投產鑒定階段工作要點
案例3.14:產品質量策劃總結和認定表
3.5 持續(xù)改進階段工作要點
第4章 圖樣、技術文件管理
4.1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管理
4.1.1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完整性
案例4.1: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完整性要求
4.1.2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編號
案例4.2:產品圖樣和設計文件的編號方法
4.1.3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簽署
4.1.4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標準化、工藝性審查
案例4.3:產品圖樣和設計文件審查程序及簽署人員責任制
案例4.4: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標準化審查規(guī)定
案例4.5: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實施辦法
4.1.5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歸檔與發(fā)放
案例4.6:產品圖樣及技術文件管理制度
4.1.6 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的更改控制
案例4.7:產品圖樣及設計文件更改辦法
案例4.8:設計更改申請表
案例4.9:圖樣及技術文件更改通知單
4.2 工藝文件的管理
4.2.1 工藝文件的完整性
4.2.2 工藝文件的編號
案例4.10:工藝文件編號方法
4.2.3 工藝文件的簽署
4.2.4 工藝文件的標準化審查
4.2.5 工藝文件的歸檔與發(fā)放
4.2.6 工藝文件的更改控制
案例4.11:工藝文件更改辦法
案例4.12:工藝文件更改流程
第5章 工藝管理及現場技術問題的解決
5.1 工藝管理概述
5.1.1 工藝工作的主要內容
5.1.2 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藝職責
5.2 工藝工作程序
5.2.1 工藝工作程序
5.2.2 工藝工作程序各階段的主要內容
5.2.3 工藝方案的設計與評審
5.2.4 控制計劃
案例5.1:控制計劃標準格式
案例5.2:控制計劃檢查表
案例5.3:控制計劃實例
5.2.5 工藝驗證
5.3 現場工藝管理
5.3.1 工藝紀律管理
5.3.2 生產準備狀態(tài)檢查
5.3.3 首件鑒定
5.3.4 作業(yè)準備的驗證
5.3.5 質量控制點
5.3.6 現場工藝文件管理
5.4 過程能力研究
5.4.1 過程能力與過程績效的概念
5.4.2 同時研究過程能力與過程績效的必要性
5.4.3 過程能力指數與過程績效指數
5.4.4 過程能力的判斷與處置
5.4.5 過程能力研究
案例5.4:過程能力研究實例(Ppk)
案例5.5:過程能力研究實例(Cpk)
5.5 現場變更的管理
5.5.1 4M變更管理
5.5.2 臨時變更的處理
5.6 現場技術問題的解決
5.6.1 問題解決的基本流程
5.6.2 先糾正,還是先分析原因?
5.6.3 問題解決流程
5.6.4 潛在問題解決流程
5.6.5 技術革新流程
第6章 工裝管理
6.1 工裝管理的基本任務和工裝分類
6.1.1 工裝管理的基本任務
6.1.2 工裝的分類
6.2 工裝設計任務書和工裝設計
6.2.1 工裝設計任務書
案例6.1:工裝設計任務書
6.2.2 工裝設計
6.3 工裝的制造和采購
6.4 工裝驗證
6.4.1 工裝驗證概述
6.4.2 工裝驗證的內容
6.4.3 工裝的驗證程序
6.4.4 工裝驗證結論
案例6.2:工裝驗證記錄
6.5 工裝的管理
6.5.1 工裝的庫房管理
6.5.2 工裝使用過程中的管理
案例6.3:易損工裝更換計劃
6.5.3 工裝的周期檢查
案例6.4:工裝周期檢查表
6.5.4 工裝的維修
6.5.5 工裝的報廢
6.5.6 建立工裝履歷卡片
案例6.5:工裝履歷卡片
案例6.6:典型工裝與傳遞類工位器具周期檢查技術標準
案例6.7:工裝編號辦法
案例6.8:工裝日常使用、維護、保管規(guī)程
案例6.9:模具點檢保養(yǎng)記錄表
案例6.10:工裝管理程序
案例6.11:工裝臺賬
第7章 設備管理
7.1 設備的前期管理
7.1.1 設備的采購
7.1.2 設備的開箱驗收
7.1.3 設備的安裝、調試
7.1.4 設備的驗收
7.1.5 設備移交前的工作
7.2 設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yǎng)
7.2.1 設備的使用
7.2.2 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
7.2.3 設備的潤滑
7.3 設備的維修方式與設備的分級管理
7.3.1 設備的維修方式
7.3.2 設備分級管理
7.4 設備的改造、更新與報廢
7.4.1 設備的改造和更新
7.4.2 設備的報廢
7.5 設備備件管理
7.6 設備資產管理
7.6.1 設備的分類和編號
7.6.2 設備的資產管理
7.6.3 設備技術檔案管理
7.7 設備管理考核指標
案例7.1:設備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
案例7.2:設備日常檢查保養(yǎng)記錄表
案例7.3:設備定期檢查保養(yǎng)記錄表
案例7.4:設備定期維護保養(yǎng)計劃
案例7.5:設備臺賬
案例7.6:設備驗收單
案例7.7:設備檢修單
案例7.8:設備管理程序
案例7.9:設備故障與事故管理
案例7.10:工具管理
案例7.11:設備點檢標準
案例7.12:設備運行記錄
案例7.13:設備預見性維修計劃
第8章 技術部門績效管理
8.1 關于績效與績效管理
8.2 績效管理的工作程序
8.2.1 績效計劃
案例8.1:研發(fā)部經理績效指標
案例8.2:工作表現滿意度打分表
案例8.3:員工個人績效承諾書
8.2.2 績效計劃的實施
8.2.3 績效考核
8.2.4 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
8.3 技術部門績效指標實例
案例8.4:設計工程師績效指標
案例8.5:生產技術部經理績效指標
案例8.6:工藝工程師績效指標
案例8.7:工裝工程師績效指標
案例8.8:設備管理部經理績效指標
案例8.9:設備管理工程師績效指標
案例8.10:工作表現滿意度打分表
案例8.11:設備日常管理獎懲辦法
案例8.12:設計文件責任認定管理辦法
案例8.13:員工績效考評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