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派評介
雷海宗
歷史的形態(tài)與例證(節(jié)選)
無兵的文化
君子與偽君子——一個史的觀察
中國文化的兩周
此次抗戰(zhàn)在歷史上的地位
歷史警覺性的時限
中外的春秋時代
林同濟
大政治時代的倫理——一個關于忠孝問題的討論
戰(zhàn)國時代的重演
力!
中西人風格的比較——爸爸與情哥
薩拉圖斯達如此說——寄給中國青年
中飽與中國社會
第三期的中國學術思潮——新階段的展望
廿年來中國思想的轉變
從戰(zhàn)國重演到形態(tài)史觀
士的蛻變——由技術到宦術
柯伯尼宇宙觀——歐洲人的精神
寄語中國藝術人——恐怖·狂歡·虔恪
阿物,超我與文化
疾惡如仇——戰(zhàn)士式的人生觀
民族主義與二十世紀——一個歷史形態(tài)的看法
文化的盡頭與出路——戰(zhàn)后世界的討論
官僚傳統(tǒng)——皇權之花
我看尼采——《從叔本華到尼采》序言
文化形態(tài)史觀·卷頭語
陳銓
近代歷史教育對人生的五害
浮士德精神
論英雄崇拜
叔本華與紅樓夢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的道德觀念
狂飆時代的德國文學
文學批評的新動向
再論英雄崇拜
尼采與紅樓夢
民族運動與文學運動
盛世文學與末世文學
五四運動與狂飆運動
民族文學運動
何永佶
政治觀:外向與內向
蜚騰之死
論大政治
偷天火著
反對與反叛——答聯大某生
富與貴
“惑”“謎”“慌”“狠”“抖”
希特拉如何攻英?
中西人風格之又一比較——“活著”和“天召”
龍虎斗
君子外交——動口不動手
談婦女
希特拉的外交
論國力政治
賀麟
五倫觀念的新檢討
英雄崇拜與人格教育
文化、武化與工商化
郭岱西
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
隱逸風與山水畫
陶云逵
力人——一個人格型的討論
沈從文
讀英雄崇拜
新的文學運動與新的文學觀
洪總齊
釋大政治
馮至
一個對于時代的批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