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與《易經》、《黃帝內經》并稱我國“上古三大奇書”。其內容從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礦產,到民族、宗教、神話、巫術等,天南海北,包羅萬象,堪稱我國古籍中唯一自成體系者。書中詳細記載了500多座山系的地理走向,300多條河流的源出流向,40多個“國度”以及“民族”的風物習俗,涉及100多個神話人物,100多種藥用動植物,400多種神異怪獸,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同時,它以其圖文并茂的形式以及獨特敘事風格,開啟了我國志怪古籍編著傳統(tǒng)之先河。 《山海經》現(xiàn)存18篇(據(jù)說原書共22篇),約三萬二千字,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大的部分,共收《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5篇?!稘h書·藝文志》收載時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因此有人認為,這5篇可能是西漢劉向父子校書時所增撰的。佚名編著的《山海經全集》內容以《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作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4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后貫串,有綱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