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覆蓋,解析深透。寫這本教程,在考點內涵的解析上下了工夫。難點考點解決得比較徹底,而且特別注意了深入淺出,盡量使對難點的解析并不難讀。同時,注重解析的全面性,把考點與考點之間、考點群與考點群之間的關聯性講明,并且嚴格把握“度”,既不把問題搞復雜以示玄奧,也不刪繁就簡,避重就輕。 層層歸納,扎實系統(tǒng)。這本教程不是一片平面的文字,而像一張立體的網絡。不是堆砌文本、羅列知識,而是層層歸納、步步為營。為拾級而上的攀登者在每一篇章都預留了落腳點,使讀者俯仰之間皆有依托。書中對每門課程都有總體說明,對其中每一章又有詳細分析,講明其內在邏輯、考查重點和備考規(guī)律。邏輯清晰,考點明確。這本教程極其清晰地突出了邏輯線索,非常明確地定位了考點。一方面從總體上以“邏輯板塊和章節(jié)布局圖”標示出每一部分內容的整體邏輯線索,另一方面以“××板塊考點群邏輯結構圖”標示考點群和考點群之間的邏輯關系,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把整個教程內容的邏輯線索勾勒出來。線索一出,考點畢現,星羅棋布,一目了然。體例合理,功能突出。 本書的體例不是任意而為,而是以考生為本。欄目設計完全以考生提高復習效率為原則。簡練平實,一語破的。明示考生“考什么”、“怎么考”。依本書體例讀書,可保證復習過程的有效性,避免“抖空竹”;不再“繞圈子”,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在第一時間掌握考查規(guī)律,抓住邏輯線索,明確重點考點。 注重細節(jié),高效實用。本書的五部分內容包括了考研政治各科課程。對每門課程的總體說明,分為“課程特點”“內容概要”“邏輯板塊”“命題規(guī)律”。并先以圖解形式展示每一“考點群”,指出與章節(jié)的對應關系,如“‘唯物論板塊考點群邏輯結構圖’(第二章第一節(jié))”;再對每一章內容進行總體說明,包括:“備考提示”“考綱線索”“核心考點”“直擊2014”“章節(jié)框架”“考點詳解”;為進一步明確輕重緩急,還特別在“考點詳解”正文中,對每一考點的命題性質逐一標注:如“(分析題命制重點)、(選擇題命制重點)、(一般了解)”等。對于重點文字表述用波形線專門標出:如“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這是辯證認識的實質所在?!?如何使用這本書? 首先,短時間內泛讀全部內容。建立框架,梳理線索。這是復習考研政治特有的任務,是適應考研政治命題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形成強大解題實力的先行步驟。為此,可暫時不求甚解,只觀其大略,“跑馬圈地”,“占山為王”。對總體內容形成初步印象。在泛讀的過程中,要先閱讀對每部分、每章節(jié)內容的總體性說明,以了解全貌,再重點把握邏輯線索。我們可以通過“邏輯板塊和章節(jié)布局圖”,明確邏輯板塊和章節(jié)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板塊考點群邏輯結構圖”,了解每一板塊中考點群之間的關系。圖文相互印證,形成框架表象。其次,集中力量精讀重點內容。 破解難點,把握考點。精讀的目的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破解難點,把握考點。對重要命題角度形成解題思路,對重要理論表述形成準確記憶。為達成此目的須進行三個工作步驟:一是全面細讀。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讀起,可各科分時并進。將第一階段泛讀形成的理論框架進一步網絡化,落實到文本段落。目之所及,望文生義。紅線藍線,劍及履及。以形成初步理解,暴露薄弱環(huán)節(jié),凸顯難點疑點。二是破解難點。將所讀各科之重難點部位一讀再讀,反復揣摩。若有心得,眉批旁批。政治理論課之所以棘手,甚至令許多考生感覺味同嚼蠟,望而生厭,其真實原因并非文字艱澀,而是難點障目。難點不拔,寸步難移。難點一破,豁然開朗。三是把握考點。通過全面細讀,獲得知識支撐,對于考點可做到“心中有數”。通過破解難點,掌握前因后果,對于考點可達到“心中有底”。難點不僅是考點,也是邏輯支撐點。難點既破,思路貫通,全局活絡,考點則水落石出。在這三步驟當中,穿插著一個有力的手段,就是做題。讀一章書,練一章題。利用練習題暴露盲點,尋找弱點,突破難點,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與章節(jié)同步的題冊,做題看書,看書做題。讀練結合,強勁反饋。交叉遞進,方法犀利。為此,同學們可參考《考研政治考點同步1600題》最后,短時間內再次全面閱讀。 系統(tǒng)串連,理解記憶。這是一次與初次泛讀感覺迥異的高起點、快節(jié)奏的泛讀。效果之一是系統(tǒng)串連。將基本理論框架、邏輯線索、重點難點再次呈現,歸納梳理。效果之二是突出考點。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進一步鎖定重要考點在全部內容中的理論方位,深入理解記憶。經過對本教程從泛讀到精讀,再從精讀到泛讀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我們對考試內容的掌握就得到了“升華”。從理論上說,如果操作無干擾、強度不衰減,上述過程得到全面貫徹,其執(zhí)行結果就應接近于達到對2014年命題熱點有所預期,答案呼之欲出的狀態(tài)。這當然是“取法乎上”的理想境界,但也足以使我們看到可以努力達到的目標。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法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就是本教程的核心理念。讓考生不再因內容多、原理難而感到線索亂、復習苦,能夠從容駕馭考試內容,清晰記憶學科線索,快速突破核心原理,精準形成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