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對象論 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理論思維教學法 一、課程群體和授課 二、理論思維方法 三、理論思維教學法概說 第二節(jié) 理論思維教學法的對象和基本問題 一、理論思維教學法的對象 二、理論思維教學法的基本問題 三、形式和內容 第三節(jié) 理論思維教學法的特點 一、循繁化簡 二、緣靜識動 三、合殊一元第二章 本質論 第一節(jié) 理論思維教學法的價值 一、目標和環(huán)境 二、面、線、點 三、能益和所益 第二節(jié) 對課程的選擇和處理 一、對必講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二、“舊事重提”的啟示 三、“熟課”和“生課” 第三節(jié) 前導與互動 一、先決性與前導性 二、廣義內容和狹義內容 三、回歸“立人”第三章 方法論 第一節(jié) 科學的方法 一、歷史法——繼承與選擇 二、比較法——分析與綜合 三、融通法——貫通與轉化 第二節(jié) 道德的方法 一、定名與虛位 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三、虛幻世界與現(xiàn)實人生 第三節(jié) 藝術的方法 一、六藝和主題 二、六教和適度 三、創(chuàng)作和“包裝”第四章 關系論 第一節(jié) 三個系統(tǒng) 一、課程主導系統(tǒng) 二、教師主導系統(tǒng) 三、學生主導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差異和矛盾 一、現(xiàn)實和理想 二、選擇和放棄 三、才情和事業(yè) 第三節(jié) 開放和接續(xù) 一、覆蓋與貫通 二、導向和效率 三、互動和驗證第五章 課程論 第一節(jié) 風格和教法 一、準確和適用 二、觀點越隱蔽越好嗎 三、以使“扣兒”助說“活” 第二節(jié) 變化和引導 一、面對課程變化和把握理論思維 二、思辨指向和倫理指向 三、開卷有益和讀劃批注 第三節(jié) 感受和體認 一、把握“裂變”和“聚變” 二、生硬、放任和圓潤處理 三、規(guī)范化和靈活性第六章 教師論 第一節(jié) 信念與習慣 一、思想路線和行動路線 二、理想信念和行事風格 三、學風和教風 第二節(jié) 功夫與技巧 一、實現(xiàn)收放自如的狀態(tài) 二、嚴謹舒暢的氛圍 三、自成風格的語言 第三節(jié) 經驗與理論 一、問題的“糾結”和思想的“究詰” 二、路徑、路線和直線、螺旋 三、漸進和執(zhí)著第七章 學生論 第一節(jié) 靈魂與境界 一、青年學生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二、育魂和授業(yè) 三、理頭緒和開風氣 第二節(jié) 知彼知己 一、精神競爭和戰(zhàn)勝自我 二、有理和有趣 三、因材施教和聽課興趣感 第三節(jié) 鼓勵與警示 一、誘導、體認和“三然” 二、敬畏和懷疑 三、多數(shù)和少數(shù)第八章 習慣論 第一節(jié) 見聞與思考 一、選看雜書 二、辨識民間 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二節(jié) 關注閑事 一、博聞強記和凡事問問為什么 二、世風世俗和兩個決裂 三、“管閑事”和世界觀 第三節(jié) 勤謹修身 一、自知和自勝 二、人生“四實” 三、修身“五事”第九章 課外論 第一節(jié) 課外備課 一、念茲在茲 二、向前和向上 三、引導與等待 第二節(jié) 交流在課外 一、真誠和技巧 二、回歸生活和詩意地學習 三、光明和曲折 第三節(jié) 效驗在課外 一、“卑賤”和“高尚” 二、真心喜愛和終身受益 三、馬克思主義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