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上再無曾國藩
第一節(jié) 天津教案事件——曾國藩認“實”,李鴻章 務“實”
進退兩難——曾國藩的拖延戰(zhàn)術
左右逢源——李鴻章 的痞子工作法
第二節(jié) 身心俱疲——曾國藩溘然長逝
總督很難當——師徒合力治理永定河
老師辭世——聞噩耗鴻章 悲痛欲絕
第二章 科舉考試種下的師生緣分
第一節(jié) 府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做官是考出來的
功名難考——兩次會試落榜,國藩發(fā)憤圖強
從“農二代”到“官二代”——父親為鴻章 開路
第二節(jié) 高升有竅門——清朝的官場是個關系網
大樹底下好乘涼——穆章 阿助曾國藩平步青云
名師出高徒——曾李二人齊頭并進
得道有先后——二品大員VS低等京官
曾國藩與李鴻章
第三章 從團練開始的戎馬生涯
第一節(jié) 清朝的喪鐘——太平軍來了
三件大事——新帝登基、穆彰阿落馬、太平天國起義
一邊丁憂一邊團練——國藩得名“曾剃頭”
憂國憂鄉(xiāng)上奏折——李鴻章 第一次團練
第二節(jié) 遭遇官場潛規(guī)則——太平軍難剿
湘軍吃敗仗——曾國藩兩度跳江自殺
忠孝不能兩全——戰(zhàn)事正酣曾父過世
第四章 割不斷的師生情誼
第一節(jié) 權臣也曾失意——走出困境須努力
難兄難弟——國藩遭皇帝忽視,鴻章 才華被埋沒
柳暗花明——同僚助國藩出山,鴻章 攜家眷投親
第二節(jié) 患難見真情——二人合力再戰(zhàn)太平軍
“導師”和“研究生”——曾國藩悉心栽培李鴻章
學生長大了——鴻章 助國藩打贏安慶之戰(zhàn)
第三節(jié) 矛盾在所難免——師生反目也有時
建營祁門,彈劾李元度——李鴻章 積郁出走
別后兩惘然——國藩書信請鴻章 回幕
目 錄
第五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第一節(jié) 新的歷史機遇——消滅太平軍曾李承擔大任
走進權力核心——曾國藩榮升四省大員兼協(xié)辦大學士
攘外必先安內——曾李聯(lián)手瓦解內部對抗勢力
喜憂參半——攻下安慶,胡林翼命亡軍中
第二節(jié) 建立淮軍——李鴻章 實現(xiàn)自成一軍夢想
師徒關系很微妙——讓誰去救援上海是個難題
一脈相傳——李鴻章 用湘軍制度建立淮軍
捷報頻傳——李鴻章 徹底在上海站住了腳
第三節(jié) 牛刀小試——淮軍順利壯大
我的地盤我做主——李鴻章 苦心經營上海官場
擴軍、裝備——鴻章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六章 太平天國覆滅
第一節(jié) 難啃的天京——老曾也有著急上火的時候
曾氏兄弟的功利心——攻占天京為封王
得了便宜還賣乖——鴻章 巧拒老師爭愛將
湘軍糧餉緊——曾國藩有一位盡職的后勤部長
駕馭洋將——鴻章 如虎添翼進攻蘇州
第二節(jié) 金陵浩劫——曾氏兄弟終于拿下天京
天京成了“圍城”——湘軍想進來,太平軍想出去
成人之美——李鴻章 不欲與曾氏兄弟分功勞
攻占天京——國藩封侯鴻章 地位陡變
曾國藩與李鴻章
第七章 學生勝過老師
第一節(jié) 英雄暮年——李鴻章 不把曾國藩看在眼里
自保的萬全之策——削減湘軍力捧淮軍
艱難的剿捻任務——淮軍只聽李鴻章 的
第二節(jié) 超級替補——淮軍能完成湘軍不能完成的任務
朝廷忌憚——師生輪流做欽差大臣與兩江總督
平捻軍部下起紛爭——鮑超與劉銘傳誰更厲害?
第八章 師生的最后時光
第一節(jié) 剿滅西捻軍——李鴻章 第一次面見慈禧
三個男人一臺戲——自大的左宗棠讓曾李很無奈
功高不可震主——鴻章 明哲保身裁淮軍
第二節(jié) 疲于奔命——尷尬的總督生涯
混官場很費腦細胞——曾李二人被朝廷卸磨殺驢
哪里需要哪里搬——李鴻章 成了朝廷的紅磚
第三節(jié) 西風漸濃——曾李師徒掀起中國的“工業(yè)革命”
武力立國——第一批現(xiàn)代軍工廠誕生
百年樹人——曾國藩、李鴻章 有共同的人才觀
目 錄
第九章 老師身后事
第一節(jié) 獨留鴻章 續(xù)遺愿——救國家于危難之中
繼承衣缽——李鴻章 推動洋務運動大發(fā)展
王朝末路——弱國軍事外交靠李鴻章 力挽狂瀾
第二節(jié) 喪權辱國奔波苦——為清朝鞠躬盡瘁
苦心孤詣——為抗日與慈禧搶經費興建海軍
人生最大的污點——甲午戰(zhàn)爭失敗,馬關談判李鴻章 遇刺
第三節(jié) 臨事方知一死難——國家的命運即個人的命運
最后的風光——背著黑鍋完成環(huán)球之旅
油盡燈枯——李鴻章 艱難離開人世
后 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