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放政府數(shù)據(jù)與腐敗防治:…
02中國式現(xiàn)代化與馬克思主義…
03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
04作為自由前提的人的獨立性…
05《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06從紅船到人民共和國
07合作與共享:基于馬克思合…
08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
09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專題…
10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付曉利
團的“十五大”以來,共青團工作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為了加強共青團的建設,…
可購
周敬青等著
綱領建設是政黨面臨的永恒課題。當歷史的車輪風馳電掣地駛進新的世紀,綱領建…
本書編寫組編著
本書以問答的形式闡述了黨員的標準、權利和義務,預備黨員,黨員的組織生活,…
中央紀委宣教室等編
牛玉儒同志生前任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他參加革命工作3…
謝寶富著
本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較詳實的資料,對當代中國政府體制(含立法、行…
東籬子解譯
《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同時它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遙遠…
何新著
《泛演化邏輯引論:思維邏輯學的本體論基礎》嘗試描述和研究人類思維中一種特…
王和民主編;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案件審理室編
《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處的“七類案件”辦理程序及其文書式樣》,經中央紀委常委會…
中共天津市委規(guī)劃建設工委編
本書收錄了天津規(guī)劃建設系統(tǒng)加強改進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章數(shù)篇,內容圍繞…
王健英著
《中共中央機關歷史演變考實(1921-1949)》以中共重要會議和中央機關與領導…
崔鳳|主編
本叢書包括《農村社區(qū)制度化治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城市化與市民公…
曾波,胡新范著
“小皇帝”是濫用家長的寵愛權,“倚老賣老”是老人濫用社會的敬老權。濫用權…
范寶舟著
本書通過對馬克思原著的發(fā)掘,考察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創(chuàng)立、驗證和發(fā)展。書中運…
(清)惠棟撰;周易工作室點校
本書未按宋以來經傳合一的體例來編寫,而是按古本《周易》,將經、傳分列,并…
梅榮政主編
本書根據(jù)胡錦濤同志2003年7月1日《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董效武
暫缺簡介...
武義縣人大編纂委員會
慈溪政協(xié)志編纂委員會
《慈溪政協(xié)志》較全面、系統(tǒng)地記載了慈溪政協(xié)事業(yè)近50年來的發(fā)展歷程,反映了…
肖文清,肖云龍編著
本書分“反叛的智慧”、“思維立交橋”、“思維快車道”、“點擊新目標”、“…
樓益松 葉加申
本書根據(jù)《工會法》、《教育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等規(guī)定,結合教育工會的實…
高奇等編著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過著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生活,面對強大的…
(戰(zhàn)國)鬼谷子原著;陳蒲清著
鬼谷子這個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人物中,是一個真實而又最具有神秘光環(huán)的人物?!?/p>
陸象淦主編
本書分為五個專題介紹西方學者的觀點1.人、非人、喪失人性的人、超人2.人道主…
許志功主編
本書是為配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而編寫的與套學習材料。按照教育…
(美)阿瑟·丹托(Arthur C.Danto)著…
本書的寫作起源于哲學發(fā)動的兩場對藝術進行剝奪的運動。作者試圖解說有關藝術…
黎辛,朱鴻召主編
從1946年死難,迄今半個多世紀,博古的面貌始終是模糊的,甚至是變形的,隱藏…
(戰(zhàn)國)莊周著;胡仲平編譯
莊子是中國先秦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莊子哲學氣勢恢宏、精辟深…
本書編輯組編
本書根據(jù)十六屆四全會提出建立和諧社會的要求,收集近期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的…
羅肖泉著
在實務工作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歸為兩大類:技術問題和價值與…
(美)B·C·范·弗拉森(Bas…
前言第一章 導言第二章 科學實在論的論證一、科學實在論和建構經驗論1.對科…
[三國魏]王弼原注;李安綱白話、心解;王無…
本書從浩如煙海的儒、釋、道三教經典中,選出最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著作,書中…
何一成
本書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話專題研究這門課程的基礎上形成的,借用了許多有關的…
(法)貝爾納·亨利·列維(Berna…
《薩特的世紀》是法國著名的新哲學家貝爾納·亨利·列維所著的一本研…
實施綱要起草組編
懲治和預防反腐倡廉工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秾嵤┚V要》提出,要…
何秉孟主編
2004年初,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專門課題組,對近年來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
葉永烈著
本書是收錄“葉永烈精品書系”的“紅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領袖是黨的旗…
可讀可購
胡懋仁
楊國榮著
《存在之維:后形而上學時代的形上學》是一部從形而上的層面沉思哲學問題的理…
許正霖
王淑芹[等]著
“信用”在經驗的生活層面已被人們深深感受,信用缺失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已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