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道教道教農學思想發(fā)凡

道教農學思想發(fā)凡

道教農學思想發(fā)凡

定 價:¥45.00

作 者: 袁名澤 著 蓋建民 編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道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9518432 出版時間: 2012-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453 字數:  

內容簡介

  《道教科學研究叢書(1):道教農學思想發(fā)凡》共分為五章,外加導論、結語,共40余萬字。導論對道教農學思想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對其研究現狀、研究旨趣和研究方法作了概述。第一章從分析神話傳說、易經、先秦諸子百家、道家及其農學專著等古籍所包含的農學思想入手,考察道教農學思想產生的淵源。第二章以道教經書中所蘊涵的農學思想和道門農書的出現與演變過程為主要線索,對道教農學思想作縱向的歷史研究,對道教農學思想發(fā)展階段作初步劃分。第三章具體論述道教農學思想的內容和特征。就其內容來說,它總體上包含農道和耕道兩大部分,具體有農業(yè)起源觀、農業(yè)環(huán)境觀和農業(yè)科學技術觀三大內容。就其體系特征來說,它包含宗教神學化本質、道家哲學化思辨、以山地種養(yǎng)技術為主的內容這三個方面的含義。第四章分三個層次從“農道雙修”的實踐層面去探討農道關系。首先,闡明“農道雙修”概念提出的背景和含義,指出宮觀中修道與務農的關系;其次,闡明“農道雙修”所具有的宮觀經濟意義、宗教意義以及道教農學理論意義;最后,從道教經典、宮觀志和宮觀碑刻記載中說明“農道雙修”的事實。第五章論述道教農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農學之間所存在的相互影響、相互融攝等雙向互動關系。其指出這種相互融攝互動關系的基礎在于兩者之間有著歷史和思想上的“同源性”和“親緣性”,以及兩者所共同具有的原始宗教巫術、方仙道神仙方術等技術淵源,由此概括出道門中人“以農顯道、以農養(yǎng)道、以農立教”、“以農存教”和“援道入農”的行為是道教農學思想和傳統(tǒng)農學之間互動的生動體現。結語部分主要揭示研究道教農學思想對現代農業(yè)生產的啟示:道教農學思想中的重農意識和對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探討對現代重農意識構建有明顯的啟示;道家、道教中“無為”和“絡馬首”相結合的思想對生態(tài)農業(yè)的構建有著明顯的理論意義,其開發(fā)山區(qū)經濟的經驗對現在的土地問題尤其是對遏制可耕地迅速減少的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袁名澤(1967-),湖南邵陽人,1990年參加工作,2005年獲碩士學位,現任玉林師范學院科研處副處長,中國哲學史專業(yè)學術骨干,2008年評為副教授。2010年獲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師從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學術帶頭人蓋建民教授,主攻方向為道教科技,同年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2011年聘為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道教與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至今共主持國家級等不同級別項目4項,參與20余項項目的研究工作。在《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科學·經濟·社會》、《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學術論壇》、《管子學刊》、《宗教學研究》等全國頗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上發(fā)表文章30余篇。

圖書目錄

導論
一、道教農學思想釋義
二、道教農學思想研究的旨趣
三、相關學術文獻綜述
四、道教農學思想研究方法和路徑
第一章 道教農學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jié) 遠古時期的農學思想
一、遠古神話中的農學思想
二、《易經》中的農學思想
第二節(jié) 先秦及秦漢時期的農學思想
一、先秦諸子百家的農學思想
二、秦漢時期的道家農學思想
第二章 道教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道教農學思想的顯現
一、創(chuàng)教模式中的重農思想
二、高道論農
三、道教經書中的農學思想
第二節(jié) 唐宋時期道教農學思想的繁榮
一、道教經書中的農學思想
二、繁榮的宮觀農業(yè)經濟
三、道門農書舉例
第三節(jié) 金元明清時期道教農學思想的持續(xù)發(fā)展
一、金元新道教的重農意識
二、道門農書舉要
三、朱權的農學思想考論
第三章 道教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與特征
第一節(jié) 道教的農業(yè)起源觀
一、“道”物關系論
二、農業(yè)產生的現實基礎
第二節(jié) 道教農學思想的環(huán)境觀
一、順天應地的自然環(huán)境觀
二、天人合一的社會環(huán)境觀
第三節(jié) 道教農業(yè)科學技術思想
一、道教經典中的農業(yè)工具論
二、農業(yè)生產技術思想
三、以修道為旨歸的農產品管理加工與消費
第四節(jié) 道教農學思想的特征
一、宗教神學化的本質
二、道家哲學的思辨
三、以山地種養(yǎng)技術為主的內容
第四章 道教農學思想的實踐——農道雙修
第一節(jié) “農道雙修”界說
一、“農道雙修”概念的提出
二、“農道雙修”概念的釋義
三、宮觀中修道與務農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農道雙修”的意義
一、“農道雙修”的宮觀經濟意義
二、“農道雙修”的宗教意義
三、“農道雙修”的道教農學理論意義
第三節(jié) “農道雙修”個案考
一、經典中的“農道雙修”記載
二、宮觀志和碑刻中的“農道雙修”記
第五章 道教農學思想與傳統(tǒng)農學的互動
第一節(jié) 道教農學思想與傳統(tǒng)農學互動的思想基礎
一、農道同源
二、殊途同歸
第二節(jié) 道教農學思想與傳統(tǒng)農學互動的機制
一、以農顯道,以農養(yǎng)道
二、引道入農
結語 道教農學思想的現代意義
一、重農思想的培養(yǎng)
二、農業(yè)人本思想(生態(tài)農業(yè))的構建
三、對土地問題的反思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