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話、傳說和歷史
中國人十分重視自己的歷史的記述。早在春秋時代各諸侯國就有了系統(tǒng)的歷史記載。
二、神州大地上的古代居民
中國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人類居住,是考古學一直關注的問題。一些跡象表明,在地質上的更新世早期,在現代中國的大地上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三、文明胎動時期的經濟在最早出現農業(yè)
句.括中華文明在內的世界幾個最古老的人類文明,都發(fā)生在最早出現業(yè)經濟的地方,都是農業(yè)文明。
四、社會分層
由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了所有制關系、交換關系和分配關系的發(fā)展導致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從村落到國家的演變歷程。
五、中華文明特質的出現
中國史前社會的文明化進程,不僅為夏商周三代文明做了準備,更重要的還為日后中華文明特征、性質、發(fā)展方向等方面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講殷周之際的文化變遷
一、殷商神本文化
中國文化第一次巨大的變化發(fā)生在殷周之際。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巨大的文化變革,那就是中國文化開始從神本文化走向人本文化。
二、西周的文化維新
關于殷商時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屢有記載?!抖Y記·表記》便稱:“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第三講先秦儒家思想文化
一、孔子對古代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先世為宋國貴族,避難逃到魯國。
二、孟子的“性善論”和“仁政”說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今山東鄒縣)人。司馬遷認為他“受業(yè)子思之門人”。
三、茍子的思想
荀子(約前298一前238),名況,字卿,漢人避宣帝劉詢的諱,稱為孫卿。戰(zhàn)國末年趙國人。
第四講先秦道家思想
一、老子的“道”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自然的字面意義就是它自己天然如此,自然而然,不受外力或人為的影響。
二、莊子論“逍遙”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曾經在家鄉(xiāng)做過漆園的小吏。
第五講先秦時期的墨家與法家思想
一、墨子的思想
墨子(約前480-約前400),名翟,魯國人。會制造器械,熟悉“農與工肆之人”的生活狀況。
二、法家及其總結者韓非
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對于現實世界中的人,確冷靜、清醒而客觀的認識,這些關于人的認識,即他們的人性論,是法家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
第六講漢代新儒學
一、從崇尚黃老道獨尊儒術
漢代初期,鑒于秦朝用法術而迅速滅亡的歷史教訓,采用經過改造后的道家學說——黃老之學作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