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選題的意義
二、相關理論的研究狀況
(一)國外的研究狀況
(二)國內的研究狀況
四、基本方法和理論創(chuàng)新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本文力求達到的創(chuàng)新
上篇
第一章 馬克思文本的解釋學問題
一、解釋學發(fā)展概要
(一)解釋學理論的發(fā)展
(二)解釋學的主要特征及原則
二、馬克思文本研究的解釋學轉向
(一)后現代的解釋學背景
(二)解讀方法——歷史視域的融合
(三)解讀話語——個性化研究的增長
三、馬克思文本解讀的解釋學問題
(一)馬克思文本本身的解釋學問題
(二)傳統(tǒng)理論解讀馬克思文本的解釋學問題
(三)國外學者解讀馬克思文本的解釋學問題
第二章 結構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阿爾都塞的解讀
一、總問題視域中的馬克思
(一)總問題閱讀法
(二)總問題閱讀法的主要特點
(三)總問題閱讀法與馬克思主義
二、征候閱讀中的馬克思
(一)無辜閱讀和有罪閱讀
(二)柵欄式閱讀和征候閱讀
三、阿爾都塞閱讀法的解釋學意義
(一)總問題閱讀與解釋學理解
(二)征候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理解”
第三章 解構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德里達的解讀
一、解構主義理論
(一)解構的概念、來源和策略
(二)解構形而上學
二、解構理論與解釋學的關聯(lián)
(一)解構理論與解釋學的共同性
(二)解構理論與解釋學的相異性
二、解構解釋學與馬克思文本
(一)解構理論與馬克思的批判精神
(二)解構解釋學與馬克思文本
第六章 同質型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塞麥克的解讀
一、解釋學發(fā)展的理論譜系
(一)意義考古學
(二)本體論解釋學
(三)哲學解釋學
二、馬克思哲學與解釋學的共通性
(一)辯證法與解釋學
(二)歷史唯物主義與解釋學
三、馬克思哲學與解釋學的交匯
(一)傳統(tǒng)反解釋學的理解及其理論復歸
(二)馬克思哲學與解釋學的交匯
第七章 馬克思在西方理解中的命運
一、走近馬克思
(一)“保衛(wèi)馬克思”
(二)為馬克思辯護
(三)闡揚馬克思的批判精神
(四)馬克思是不可逾越的“語義地平線”
二、異質的馬克思
(一)“科學化的馬克思”
(二)“幽靈意象的馬克思”
(三)“批判型的馬克思”
(四)“元批評的馬克思”
(五)“反自然主義的馬克思”
下篇
第八章 俄國化解釋視域中的馬克思
一、馬克思主義“蘇式解讀”的解釋學問題
(一)解釋學的歷史觀
(二)歷史觀的比較
第十一章 理解馬克思
一、超越西方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
(一)文本解釋的相對主義傾向
(二)文本解釋的語言學轉向
二、超越蘇聯(lián)解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
(一)文本解讀的政治權威向度
(二)文本解釋的絕對主義傾向
三、回歸馬克思
(一)解釋學方法啟示
(二)回到馬克思
四、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學模式
(一)馬克思主義的解讀原則
(二)建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學模式
(三)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結語:理論仍在途中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