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
尼采:《悲劇的誕生》(1872)
詹姆士:《實用主義》(1907)
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191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1917)
杜威:《哲學的改造》(1920)
卡爾納普:《世界的邏輯構造》(1928)
薩特:《存在與虛無》(1943)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1949)
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導論》(1953)
蒯因:《從邏輯的觀點看》(1953)
雅斯貝爾斯:《大哲學家》(1957)
列維一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1958)
布洛赫:《希望的原理》(1959)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1960)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1964)
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1966)
德里達:《淪文字學》(1967)
福柯:《知識考占學》(1969)
羅爾斯:(1971)
諾奇克:《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1974)
費耶阿本德:《反對方法>(1975)
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1978)
利奧塔:《后現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1979)
羅蒂:《哲學與自然之鏡》(1979)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1981)
麥金太爾:《德性之后》(1981)
普特南:《理性、真理與歷史》(1981)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