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部分 保羅·蒂里希的思想
第一章 存在論結構
人類實在之整體
存在的結構
自我與世界
個體化與參與
動力與形式
自由與命運
實存的意義
存在與非存在
人類的本質和實存特征
第二章 人類實存的問題
焦慮
絕望
第三章 實存的目標
第四章 愛的觀念
愛的形式
愛、力量和正義
動力解決
恩典
第二部分 朱熹的思想
第五章 朱熹思想的遺產
第六章 存在論結構:理與氣
太極和理
道與理
理與氣
兩輪模式
太極與陰陽
道與器
體與用
第七章 朱熹的人性思想
性
心
情
才
心、性、情之間的關系
第八章 朱熹的仁說
儒教傳統(tǒng)中的仁
朱熹的仁說
心之德
愛之理
心之德與愛之理
誠之角色
第三部分 儒教與基督教的對話
第九章 方法論
第十章 統(tǒng)一
基本范疇:存在和理
存在論結構
自我~世界
理性和心
個體性
創(chuàng)造力
命運
體驗超越
第十一章 活動
原初人性
自私
罪的邏輯
變自私的動機
第十二章 復合
存在論維度
縱向維度
橫向維度
動力解決
結論
參考文獻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