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朱封鰲天臺集(共4冊 精)…
02《磧砂藏》經眼錄
03中古律部漢譯佛經詞匯研究…
04入菩薩行論注解:菩提道明…
05紀念十世班禪大師圓寂30周…
06如來藏經述義
07唯識要論
08小藏經研修:印祖文鈔易讀…
09袁中郎禪學要解:《珊瑚林…
10成語禪解 余惕君
幼存 求那跋陀羅
白話佛經系列。
可購
蘇軍,黃夏年注譯
《圓覺經今譯(最新圖文本)》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
馬昌儀
《全像山海經圖比較(古籍書 套裝全七冊)》針對我國最早的一部圖文經典《山…
陳引馳編著
佛教不僅僅是一個影響人類至為深遠的宗教潮流,而且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擁有豐…
羅偉國著
佛教不但有浩如煙海的經文教義,而且以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到中國乃至東方世界的…
李四龍著
智yi(538-598)人稱智者大師、天臺大師,是天臺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南北朝佛…
齊義農編譯
《壇經》約成書于七世紀末,是唐代佛教禪宗實際創(chuàng)始人六祖慧能的傳教說法紀錄…
(德)赫爾穆特·吳黎熙(Helmut Uhli…
中國的現代精神,從本質上來講應當歸功于翻譯。自近百年以來,整個西方的知識…
(唐)慧能著
《山海經》全書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被公認為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其…
任繼愈主編
本辭典共收佛教及與佛教相關方面的詞條11899條,內容包括十三大類;(1)教派…
止湖著
筆者依據原典,采集諸家研究成果,并查證佛學辭典,擇到部分佛典、佛學宗派,…
羅顥著
本書入選的幾乎全是佛教正面人物,這就毫不奇怪地要輯錄、展現他們的正面事跡…
(唐)慧能
自兩漢之際佛教傅人入,大量佛教典籍被陸績譯介至中土。按照佛教的傳統,只有…
閻萬石著;劉曄繪圖
本書根據《大唐西域記》改寫,再現了唐僧當年西行取經的艱難歷程。作者擷取了…
方立天著
“佛教的哲學”是一個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無疑是作為宗教的佛教進入人…
徐君編譯
暫缺簡介...
(日)山田無文著;楊笑天譯
《遺教經》全稱為《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在大藏經里屬“涅槃部”,是“涅…
吳學國著
吳學國,湖北公安人,1967年5月生。1995年獲哲學碩士學位。后于南京東南大學…
于東輝著
本書作者以游記的筆法邊游邊講,以佛家惠能六祖的生平展開線索,并附有實景照…
黃羲等繪
改革開放的今天,藝術家有了表現自己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形式的廣闊天地。而廣大觀…
袁靜芳著
袁靜芳,教授,博士生導師。女1936年生,湖南岳陽人。1961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
王永會著
佛教僧團作為佛教“佛、法、僧”寶之一,是佛教發(fā)展之基礎。對其發(fā)展及管理制…
樓宇烈著
本書收錄:佛學與中國近代哲學、中國近代佛學的振興者——楊文會、東晉南北朝…
弘學編著
手印,手指所結之印契。印,梵語和巴利語都音譯為母陀羅,乃記號之意,又作印…
陳永革著
從文化社會學意義說,所謂文化潛移,是指由于持續(xù)而廣泛的接觸、交流、碰撞、…
杜繼文著
本書收入論文21篇,編入文集的前兩篇文章,都是談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系總是的…
羅同兵著
《太虛對中國佛教現代化道路的抉擇》從教典、教理、教制、凈土、密教等方面,…
聶清著
荷澤宗是南派禪宗在慧能之后形成的第一派別,但因傳承短暫而往往為人忽視。直…
皮朝綱著
禪宗美學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學發(fā)展歷程中一個不可…
李翎著
本書對藏傳佛教的觀音像進行研究,探討“蓮花手”、“六字大明王”、“十一面…
尹立著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由香港圓玄學院資助出版。本書是將中國佛教傳統心靈體…
余日昌著
《實相本體與涅槃境界:梳論竺道生開創(chuàng)的中國佛教本體理論》受社會歷史條件和…
寶慶寺講寺叢書——中國佛教學者文集是以寧波寶慶寺的名義出版的一套叢書,旨…
(唐)惠能著;潘桂明譯注
世界各民族不論大小,都對人類文明有所貢獻,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它對人…
楊詠祁著
本書按內容選擇著名禪語予以注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禪的外部關系,包括禪…
青竹編譯
編輯推薦:佛經的故事講述了佛祖的誕生,舍位出家,在菩提樹下開悟得道,普度…
唐中毛著
佛教素以其哲學思辨色彩濃厚、人本智信特征明顯著稱。明辨善惡、勘破是非、珍…
林國良著
(唐釋)道世著;周叔迦,蘇晉仁校注
法苑珠林,唐釋道世撰。宋高僧傅釋道世傅頗為推重,謂此書(搴文圃之菁,嗅大…
覺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