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張乃翥,潛心研究龍門石窟佛教藝術20余年;書中主要分為北魏與唐代兩部分,從造像的題材內容、風格與雕刻技法等方面,研究龍門佛教美術與當代社會、政治、藝術審美的關聯,精辟剖析龍門佛教造像的民族化過程。書中收錄250余幅精美彩圖,文字解說巨細靡遺,仿佛帶領我們親臨龍門,品賞中國佛教美術的精華。佛教自西而東傳入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沖擊;在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融會激蕩之時,佛教美術的創(chuàng)作也變化出瑰麗多彩的風姿樣貌,撼動著人們的視覺與心靈。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伊水兩岸,其造像碑刻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魏崇信佛教,因而開始了此地佛教造像的藝術工程,歷各代而于唐代達到巔峰,至明代中葉始告湮息。經歷千余年,造就了2100余座窟龕、70萬余尊造像、360D余件題記與碑刻,展現出氣勢恢弘的人文景觀,以及相異于敦煌、云岡石窟的獨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