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原生態(tài)新視點史家氣質序二:擁抱一個莊嚴的誓言引言 黑色的詠嘆第一章 一個撼天“震”地的名字 創(chuàng)吉尼斯紀錄的“閃婚” 比諾貝爾文學獎更珍貴的“獎杯” 在火車上草擬的調查問卷第二章 心靈的“震波” 5天打壞3部電話 為了不被“絕望”壓死 與溫總理比年齡 想起了災區(qū)孩子的微笑 被“震”醒的“逃犯” 背著9萬元債務去災區(qū) “70后”被“80后”感動 “因為我是黨員” “我必須馬上行動” 一刻也呆不住了 心腔的“撕裂感” 當淚水再一次滾落 不去“寢食難安” “集結號”在耳邊回響 唐山下崗女工與“唐山精神” “我后悔不該出來” “我不去叫誰去???” “沒有錢就出最大的力吧” 一支裝備齊全的救援隊伍 沉重的“自負協(xié)定” “心中的愧疚感” “我是一個老兵” “哭了好幾天’’的阜陽牙醫(yī) “災情就是命令” “唐吉訶德”式的臨時工 面對驚恐無助的眼神 “我是中國人” 捐了307元中的300元 從“洪災區(qū)”到“震災區(qū)” 我的血管里還流著軍人的血液 逃離“死神”再入“虎口” 一封“特殊公函” “為拯救生命盡一份力” “我徹底崩潰了” 追隨我那“從天而降”的戰(zhàn)友 讓時光倒流第三章 汗水·淚水·血水 角色轉換 我的名字叫“老兵” “吃人飯,干?;睢? 被困7天7夜的生還者 “美麗誤會”感動一座城市 與“死神”相伴 7個小時的“爬行” “三重角色” 40多度高溫下的酣睡 布滿水泡的腳板 “愛心直通車” 生死就在一瞬間 籃球架上的黃絲帶 800支“愛心蠟燭”與800公里路 讓災區(qū)共享奧運快樂 命系“紅絲帶” “春天”陽光照“九洲” 飄揚在震區(qū)的“大旗” 用生命凝鑄的“詩篇” 最美的“行為藝術” 寫“遺囑”的女作家 平凡與高貴 為救人而“瘋狂” 成都市民的“五鞠躬” 牙醫(yī)不再是牙醫(yī) 哭泣的“紅領巾” “山東鐵人” 絕望中誕生 挺起脊梁的“80、90后” 4500元打車費的價值 流血的雙手 下崗女工成了“心理醫(yī)生” 什么叫“眾志成城”? “死亡賠償金”與一座圖書館 “一個人的戰(zhàn)斗” 讓軍事專家感到“震”驚的速度 董事會變成抗震救災部署會 “叔叔,救救我” 20萬現(xiàn)金和200萬支票 未列入名冊第四章 付出與獲取 挑戰(zhàn)生命極限 收獲最多的是:感動 精神涅槃尾聲 瞬間與永恒附錄: 部分接受問卷調查的5·12地震志愿者名錄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部分汶川大地震志愿者名錄) 部分參考資料后記 “頌揚”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