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新視域》共分八篇:起源篇探討了宋儒與基督教的宇甫論,發(fā)現(xiàn)中國的寧宙論比西方二元淪科學觀更契合基督教的觀點。工作篇就儒家與基督教有關工作的道德承擔,探討了儒家上作的道德使命及基督教的工作觀、工作意義、道德責任等。 政治篇比較了孔子與路德的秩序觀,發(fā)覺兩者竟有十分相似之處。倫理篇比較了伊壁鳩魯、康德和祁克果的倫理觀,并以孟子作回應,認為他的良知貫穿了中國兩千年的倫瑚學,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救贖篇主要比較儒家與道教的救贖觀,有趣的是基督教的創(chuàng)造,救贖與道教的“肉身成道”有互相呼應的地方。操練篇透視了王陽明與路德的屬靈/成圣的精神。在今日物化的社會,人們無不為口奔波,本篇的探討,則著眼干心靈的釋放。靈魂篇一致肯定了無論是儒家或基督教早期的教父,人生的價值都要征今世建立。死亡的生命只是人生的附篇:儒家的生命在于子孫延續(xù),沒有永生;基督徒死后不會轉化成其他生存狀態(tài),而是只等候復活。鬼怪的事不應由人世轉出來。 末世篇從基督教的角度去探討中國人對理想國的追求。 《中國文化新視域》由楊慶球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