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學集刊 第九輯
02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
03中國近現(xiàn)代漢傳因明研究
04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
05中華道學和諸子百家
06蕭萐父:中國哲學主體性的…
07孝經研讀
08論語精選 漢俄對照(精裝…
09《世說新語》研究:文獻與…
10周敦頤理學思想與文獻研究…
汝信著
本書介紹了列寧是怎樣評價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青年黑格爾與法國革命、論韓非、…
可購
曹聚仁著
本書為曹聚仁先生晚年之作,緣起于報章連載《聽濤人隨筆》,成書為《國學十二…
楊蔚編著
本書是面向理工科類院校本、??粕闹袊鴤鹘y(tǒng)文化素質教育,專門撰寫的哲學類…
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編
封面英文題名:Confucius and modern civilization。本書收錄了《說忠孝——…
熊鐵基,馬良懷,劉韶軍著
近十幾年來,文化的研究異?;钴S,傳統(tǒng)思想文化重新受到社會的重視,其中,道…
鄭元森編著
《易經》是中國流傳下來的一門古老學問,它能解釋宇宙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易經…
林鎮(zhèn)國 編撰
《左傳》是我們早期歷史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近代的大學者梁啟超說《左傳》是…
徐洪興撰
《孟子》是 "十三經"之一,后又被列入"四書",為舊時讀…
林忠軍著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資助。該書是一部鄭玄易學研究的專著,系…
文選德著
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p>
李燕繪譯
《易經》全稱應是《周易大傅》它包括古代的《周易》(經)和相關的內容(傅)…
可讀可購
鄧曉芒著
雖以“隨筆”名之,但與時下的“隨筆”不同,由博導把自己十幾年的文章、專著…
萬斌主編
浙學是指對浙江地區(qū)的哲學學派的研究,它自成特色在中國傳統(tǒng)學術中曾占有重要…
曹興著
《哲學凈化與絕對的合理對話》的“終極關懷”是對現(xiàn)代精神精華的提煉,是哲學…
李申
《山海經》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書,經研究,它記載的地理與今日云南西部地形相…
張岱年著
本書是作者在1979年于北京大學講課基礎上的整理稿,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在長期研究…
李敖著
自來有關命的研究,本就不易?!稘h書》說得好:“孔子罕言命,蓋難言之。非通…
杭辛齋著;周易工作室點校
一、杭辛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寧縣人,故又稱海寧先生…
盧子震著
本書研究了理學的基本理論,內容包括引論、論世界、論人、論學、論治世、理學…
李焯然著
丘濬是明成化、弘治年間的中央重臣,曾擔任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明代史家…
胡樸安撰;呂紹綱導讀
在20世紀眾多解讀六十四卦的易著中,胡樸安的《周易古史觀》獨具特色,卓有價…
顏青山著
本書是運用當代德性倫理學的理論探討中國場景中一個緊迫的現(xiàn)實問題,即死亡與…
王東生,王占英主編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化,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p>
于承武著
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本書對于《論語》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作了…
周春才著
《易經》作為六經之首,大道之源,為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
李妙根撰
《墨子》有《修身》專篇,且放在全書第二篇的位置,可知墨者對個人修養(yǎng)非常重…
常乃惪撰;葛兆光導讀
《中國思想小史》目前中國學界對于思想史的研究,似乎成為一門顯學。而有關思…
羅炳良著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研究項目。章學誠史學的理論內涵涉及到歷史理論、史學理…
粟勁主編
“四書”“五經”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同為儒家施行其儒學、儒術教化的重要教科書…
唐明貴著
本書在廣泛吸收前哲時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從考述《論語》的書名、編纂者和…
胡適 著,周質平 編
《胡適英文文存2中國哲學與思想史》由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周質平編選胡適…
錢穆著
《老子》書之作者及成書年代,為歷來中國思想學術界一大“懸案”。舊說老子在…
許建平著
《李贄思想演變史》以中國近代思想轉型期的重要思想家李贄為研究對象,變換常…
葉舟編著
本書是傳論莊子智慧書。莊子這位特異的古代哲人,他的身世和他的著作《莊子》…
(春秋)孔子著;金沛霖主編;金沛霖,李亞…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聜魇嗍溃瑢W…
郭齊勇 主編
中國的經典詮釋有自己的特點,其開放性不僅在于不斷容許新的經典出現(xiàn),而且在…
澳門中國哲學會編
一百多年來,中國哲學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在眾多的中外哲學…
(戰(zhàn)國)孟軻著;張文修編譯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記述了戰(zhàn)國中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江心力 著
20世紀初,一批知識分子倡導“中體西用”,荀學由于既具有類似于西方科學的見…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可以說是一種“成德之教”或“為己之學”。所謂“成德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