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經絡
第二節(jié) 經絡的生理作用
一、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外
二、運行氣血、營養(yǎng)全身
三、抗御病邪、保衛(wèi)機體
第三節(jié) 經絡按摩的適應證及注意事項
第四節(jié) 經絡是人體高級控制體系的臟器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 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一、十二經脈
二、十二經脈的名稱
三、分布規(guī)律
四、屬絡表里關系
五、與臟腑器官的聯(lián)系
六、循行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
七、氣血流注
第六節(jié) 奇經八脈
第七節(jié) 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
一、十二經別
二、十二經筋
三、十二皮部
第八節(jié) 經絡治療的治療原則
一、調理陰陽
二、養(yǎng)氣保精
三、協(xié)調臟腑
四、通調經絡
第九節(jié) 病因與發(fā)病
一、病因
二、發(fā)病原理
第二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jié) 腧穴的主治特點及規(guī)律
一、主治特點
二、主治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腧穴的體表定位方法
解剖標志定位
中篇
第一章 手法概述
第一節(jié) 手法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手法的技術要求
第三節(jié) 手法的補瀉意義
第四節(jié) 手法的臨床應用
第二章 手法的種類
第一節(jié) 擺動類
一、一指禪推法
二、法
三、揉法
第二節(jié) 摩擦類手法
一、庫法
二、擦法
三、推法
四、搓法
五、抹法
第三節(jié) 振動類手法
一、抖法
二、振法
第四節(jié) 擠壓類手法
一、按法
二、壓法
三、點法
四、掐法
五、拿法
六、捏法
七、捻法
八、踩蹺法
第五節(jié) 叩擊類手法
一、拍法
二、擊法
三、彈法
四、啄法
五、叩法
第六節(jié) 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
一、搖法
二、扳法
三、背法
四、拔伸法
第三章 按摩療法的原則與作用機制
第一節(jié) 按摩的原理與作用
第二節(jié) 按摩對人體的影響
一、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二、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
三、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四、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
五、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
六、對內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
七、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八、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
九、對運動系統(tǒng)的影響
十、對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影響
十一、對損傷修復過程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按摩的補瀉原則
第四節(jié) 按摩的治療原則
一、治病求本
二、正治與反治
三、治標治本
四、扶正祛邪
五、調和陰陽
六、調整臟腑
七、調理氣血
八、理筋通絡
九、因地制宜
十、因時制宜
十一、因人制宜
第五節(jié) 操作常規(guī)體位
一、肩背部
二、腰背部
三、下肢部
四、上肢部
五、頭面及頸項部
六、胸腹部
第四章 自我推拿
自我推拿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推拿
二、中國傳統(tǒng)自我保健推拿的特點
三、自我保健按摩的手法
四、自我保健按摩的一般操作步驟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自我保健推拿精選
一、櫛頭
二、叩頂
三、乘額
四、摩面
五、熨眼
六、拭目
七、擦鼻
八、叩齒
九、按放耳竅
十、鳴天鼓
十一、擦項
十二、搖天柱
十三、摩腹
十四、運膏肓
十五、捶背
十六、摩腎堂
十七、灑腿
十八、擦涌泉
十九、干浴
下篇
臨床應用
胃下垂
便秘
泄瀉
呃逆
心悸
感冒
哮喘
肺氣腫
癃閉
附:幾種簡易推拿排尿法
痛經
閉經
失眠
頭痛
近視
小兒嘔吐
小兒食積
小兒疳證
小兒遺尿
糖尿病
尿頻、尿失禁
面神經麻痹
三叉神經痛
頸椎病
肩關節(jié)周圍炎
牙痛
咽喉炎
口瘡
慢性鼻炎
鼻衄
耳鳴耳聾
眼瞼下垂
迎風流淚
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
帶下
盆腔炎
妊娠嘔吐
產后腹痛
產后乳汁不足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
小兒厭食
小兒脫肛
急性腰肌扭傷
腰椎間盤突出癥
原發(fā)性增生性膝關節(jié)炎
腓腸肌痙攣
踝部傷筋
一、踝關節(jié)扭傷
二、跗管綜合征
跟痛癥
跟腱炎及跟腱滑囊炎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
肱二頭肌短頭損傷
肩腱袖病
一、岡上肌肌腱炎
二、岡上肌肌腱鈣化
肩峰下滑囊炎
肩胛肋骨綜合征
肱骨上髁炎
尺骨鷹嘴滑囊炎
狹窄性腱鞘炎
腕部腱鞘囊腫
肘部外傷性尺神經炎
腕管綜合征
腕尺管綜合征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半身不遂
青光眼
夜盲
白內障
視神經炎癥
小兒疝氣
小兒夜啼
高血壓病
心絞痛(冠心病、心律失調、心悸、怔忡)
慢性膽囊炎
慢性腹瀉
泌尿系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
前列腺炎
子宮脫垂
鼻塞
小兒腹痛
小兒腸套疊
小兒便秘
小兒脫肛
小兒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