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群體的存在和不斷增加、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對于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也就是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社會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孫志祥的這本《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剖析與應對》運用了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對轉型時期的城市流浪乞討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運用抽樣法、問卷法、觀察法等現(xiàn)代科學方法收集了第一手資料。首先,研究和梳理了我國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的歷史;其次,描述了轉型時期我國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狀況和生存狀態(tài),分析了轉型時期城市流浪乞討現(xiàn)象形成的機制、特點與趨勢,并著重論述了救助管理制度建立的過程、背景、進步與局限;最后,介紹和整理了國際上社會救助制度理念的歷史變革與現(xiàn)實選擇,并系統(tǒng)地提出了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設計。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剖析與應對》認為,《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是一項針對城市流動人口而設立的社會救助制度。盡快建立針對流動人口遇到特殊困難情況下的緊急社會救助制度,是目前最迫切也最為可行的政策選擇和制度建設。目前,我國應立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吸收發(fā)達國家“積極福利”思想和經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