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行政管理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剖析與應對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剖析與應對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剖析與應對

定 價:¥26.00

作 者: 孫志祥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公共管理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8735016 出版時間: 2011-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弱勢群體的存在和不斷增加、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著力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對于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也就是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社會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孫志祥的這本《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剖析與應對》運用了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對轉型時期的城市流浪乞討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運用抽樣法、問卷法、觀察法等現(xiàn)代科學方法收集了第一手資料。首先,研究和梳理了我國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的歷史;其次,描述了轉型時期我國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狀況和生存狀態(tài),分析了轉型時期城市流浪乞討現(xiàn)象形成的機制、特點與趨勢,并著重論述了救助管理制度建立的過程、背景、進步與局限;最后,介紹和整理了國際上社會救助制度理念的歷史變革與現(xiàn)實選擇,并系統(tǒng)地提出了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設計。 《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轉型期流浪乞討現(xiàn)象?剖析與應對》認為,《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是一項針對城市流動人口而設立的社會救助制度。盡快建立針對流動人口遇到特殊困難情況下的緊急社會救助制度,是目前最迫切也最為可行的政策選擇和制度建設。目前,我國應立足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借鑒吸收發(fā)達國家“積極福利”思想和經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問題。

作者簡介

  孫志祥,1973年9月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畢業(yè),社會學博士。曾任北京市民政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等職務,現(xiàn)任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社會建設工作辦公室社區(qū)建設處處長,北京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社區(qū)建設、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發(fā)表及出版論著30多篇(部)。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研究對象、目的、意義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
    1.1.1  弱勢群體的界定和規(guī)模
    1.1.2  流動人口中弱勢群體的成因和構成
  1.2  本書的目的、意義及方法
    1.2.1  “流浪、乞討人員研究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1.2.2  國內外相關研究評析及本書的目標
    1.2.3  若干關鍵概念的界定
    1.2.4  研究內容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2.5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2.6  本書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
第2章  我國城市流動人口中的弱勢群體(流浪乞討人員)的歷史
  2.1  流浪、乞討現(xiàn)象的產生根源和主要特征
  2.2  我國歷史上對于流浪乞討問題的主要政策
  2.3  新中國成立后的流浪乞討現(xiàn)象
第3章  轉型時期我國流浪乞討人員基本狀況——以北京為例
  3.1  流浪乞討人員的性別構成
  3.2  流浪乞討人員的年齡構成及健康狀況
  3.3  流浪乞討人員的城鄉(xiāng)構成
  3.4  流浪乞討人員的文化構成
  3.5  流浪乞討人員的職業(yè)構成
第4章  轉型時期城市流浪乞討現(xiàn)象形成的原因
  4.1  關于流浪乞討現(xiàn)象形成的理論述評
    4.1.1  貧困論
    4.1.2  社會結構論
    4.1.3  文化傳統(tǒng)論
    4.1.4  利益驅動論
    4.1.5  社會轉型論
    4.1.6  板塊結構論
    4.1.7  綜合因素論
  4.2  流浪乞討問題研究的社會問題和社會轉型視角
    4.2.1  研究視角
    4.2.2  基本理論假設
    4.2.3  研究思路
  4.3  流浪乞討現(xiàn)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4.3.1  宏觀因素分析
    4.3.2  微觀因素分析
  4.4  社會轉型與流浪乞討
    4.4.1  社會轉型與經濟轉軌
    4.4.2  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影響
    4.4.3  戶籍制度的松動
    4.4.4  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對物質的一味追求
    4.4.5  流浪乞討人員管理制度的轉變(導火線)
  4.5  流浪乞討現(xiàn)象成因的具體分析
    4.5.1  轉型時期流浪乞討人員的新特點
    4.5.2  根據(jù)轉型期流浪乞討人員的特點及分類分析其具體成因
  4.6  總結與討論
    4.6.1  基本結?
    4.6.2  簡要的討論
第5章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存狀態(tài)
  5.1  為什么選擇到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流浪乞討
    5.1.1  打工無門轉而乞討
    5.1.2  流浪上訪導致生活無著
    5.1.3  模仿性質的流浪乞討
    5.1.4  經人勸說或引導
    5.1.5  向往首都
  5.2  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狀況
    5.2.1  飲食狀況
    5.2.2  居住狀況
    5.2.3  消費狀況
    5.2.4  主觀感受
  5.3  流浪乞討人員的職業(yè)化問題
    5.3.1  基本類型分析
    5.3.2  乞討人員的職業(yè)化問題
  5.4  流浪乞討人員的收入狀況
    5.4.1  問卷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
    5.4.2  街頭觀察材料分析
  5.5  流浪乞討人員的態(tài)度取向
    5.5.1  關于現(xiàn)狀
    5.5.2  關于自身
    5.5.3  關于未來
    5.5.4  關于乞討
  5.6  流浪乞討人員社會關系網絡
    5.6.1  沒有固定同伴的乞討
    5.6.2  有相對固定同伴的乞討
    5.6.3  以團體方式存在的乞討
  5.7  總結與討論
第6章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運行分析
  6.1  我國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相關管理制度的演變
    6.1.1  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相關制度的演變過程
    6.1.2  救助管理制度出臺的背景:收容遣送制度的異化
    6.1.3  對收容遣送制度的評價
    6.1.4  救助管理制度的出臺及其反映出的幾點轉變
  6.2  從施助方看現(xiàn)行救助管理制度的優(yōu)勢與不足
    6.2.1 人文關懷精神是救助管理制度的思想核心,也是救助管理人員開展具體工作?指導原則
    6.2.2 制度的一些規(guī)定操作性差,如何既貫徹救助制度的人文精神又不違背政策成為工作人員的難題
    6.2.3  制度對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的實際工作安排不妥
  6.3  從受助方看現(xiàn)行救助管理制度的優(yōu)勢與不足
    6.3.1  救助站為受助人員提供的生活服務較令人滿意
    6.3.2  與非乞討人員相比,更多的乞討人員不愿接受救助
    6.3.3  受助人員對于收容遣送制度向救助管理?度的轉變普遍持贊成態(tài)度
    6.3.4  街面勸導救助工作開展得力
    6.3.5  救助管理制度的宣傳工作有待加強
第7章  救助管理制度、理念的歷史轉變與現(xiàn)實選擇
  7.1  國際上救助管理制度和理念的發(fā)展演變
    7.1.1  慈善和人道:早期民間社會救助的形式和理念
    7.1.2  恥辱與苛責:早期政府救助制度的出現(xiàn)和價值基礎
    7.1.3  公民待遇與國家責任:當代人權觀的社會救助
  7.2  現(xiàn)代“積極福利”思想的產生與實踐
    7.2.1  “風險社會”的來臨
    7.2.2  “生活政治”的興起與“積極福利”思想
    7.2.3  積極福利思想在美國的實踐
  7.3  “積極福利”思想對轉型時期社會救助制度的啟示
    7.3.1  進一步強化國家責任,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7.3.2  堅持“補救型”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政策
    7.3.3  實施發(fā)展性的社會政策,建立以工作為本的社會救助制度
    7.3.4  充分發(fā)揮民間組織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
第8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的政策設計
  8.1  從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入手,逐步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問題
  8.2  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
    8.2.1  在救助管理領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8.2.2  實現(xiàn)可救助對象與應救助對象的有效結合
    8.2.3  對不同?受助對象實行分類管理
    8.2.4  提高救助站的救助效益
    8.2.5  改善救助站內部管理
    8.2.6  明確救助管理與相關部門和政府系統(tǒng)的關系
  8.3  建立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主體網絡
    8.3.1  非營利組織應當成為政府的重要協(xié)助者
    8.3.2  城市社區(qū)可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8.3.3  重視家庭的作用
  8.4  解決三農問題,完善農村?會保障制度
    8.4.1  基層干部的執(zhí)政理念亟須轉變
    8.4.2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